皇太極和多爾袞兩兄弟,都是清朝初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對清朝的建立和確保穩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那麼,這兩人比較,誰更厲害呢?

如果讓他們的父親努爾哈赤做一個評價,感覺似乎多爾袞比皇太極更厲害。因爲當年努爾哈赤非常欣賞多爾袞,並且還打算把後金的大汗之位傳給多爾袞。在努爾哈赤的眼中,並沒有把皇太極太看上眼。皇太極的汗位,也不是努爾哈赤給他的,而是他自己聯合代善等三大貝勒奪取的。

當然了,也不能因此就說,努爾哈赤就認爲多爾袞比皇太極厲害,因爲這還有一個喜愛的問題。由於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現任大妃,而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哲哲只是努爾哈赤的前任大妃,因此,努爾哈赤顯然更偏心於多爾袞一點。而且,因爲最終努爾哈赤對阿巴亥不太滿意,因此也沒有明確說明,他就是要把汗位給多爾袞。這也就造成了最終皇太極聯合代善等三大貝勒,逼死阿巴亥,奪取了後金的汗位。

(皇太極)

那麼,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皇太極和多爾袞,究竟誰最厲害呢?

這兩個人似乎很難分個高下。不過我們可以試着做個比較。

一、政治上。

兩人都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尤其是在奪位上,皇太極當時聯合代善等三大貝勒,假借努爾哈赤的遺囑,逼迫阿巴亥自殺,從而奪取了本該屬於多爾袞的皇位。後來,皇太極死後,多爾袞雖然沒能完全奪取皇位,但是他打敗了皇太子的長子豪格,扶持才九歲的福臨上位,而自己也順利地當上了攝政王。

而且最爲關鍵的是,他們雖然都實現了奪權,不過都沒有造成整個清朝皇室大的動盪,這就是他們有高超政治智慧的表現。

除了政治智慧外,他們對清朝初期的政治建設,所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皇太極的政治功績,主要體現他對皇權制的確立。這是後金政權能夠從一個部落聯盟,成長爲一個封建制國家,最終順利地對接中國古代的王朝,成爲中國古代王朝鏈條上重要一環的根本原因。

多爾袞的政治功績,則是雖然他是攝政王,但是他並沒有恢復之前努爾哈赤確立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依然堅持皇權制。只不過他堅持的皇權制,不是以順治皇帝爲主,而是以他自己爲主。雖然以他自己爲主,卻又沒有奪位。這就確保了皇權制的平穩發展。所以,多爾袞更不容易。

當然了,畢竟多爾袞的做法是皇太極做法的延續,所以比較而言,皇太極的政治功績,應該比多爾袞更大一些。

(努爾哈赤)

二、軍事上。

皇太極在軍事上,是延續努爾哈赤的政策,不斷嚮明朝發動衝擊,蠶食明朝的國土,招攬明朝的將士,對於最終打敗明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多爾袞在軍事上,是實現了很大突破的。他帶領八旗軍闖進關來,打敗了李自成政權,基本消滅了南明政權,同時把國都遷到中原地區,坐鎮中原,讓清朝成爲了當時中國的政治中心。

就這一點來說,多爾袞的軍事功績,是比皇太極更大的,意義也是比皇太極更深遠的。

不過,皇太極是給多爾袞打基礎的,如果沒有皇太極這個基礎,多爾袞也不會有那麼大的發展。還有,多爾袞入主中原後,也是存在問題的,就是他過於依賴用明朝的舊將消滅南明政權,沒有有效地節制他們的權力,最終造成了三藩割據,給後來的康熙留下了麻煩。

(多爾袞)

三、外交上。

作爲外交問題,主要是和蒙古的關係問題。在這一點上,皇太極的貢獻顯然是非常大的。皇太極充分利用林丹汗去世的機會,把整個蒙古政權收納己有。同時採用通婚的形式,和蒙古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關係。皇太極的女人,幾乎都來自於蒙古部落,他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讓蒙古不再成爲一個障礙,爲後來整個清政府一心一意攻打南明,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多爾袞則主要是延續皇太極的政策,這方面的功績並不大。

四、文化上。

在文化方面,這一點上,皇太極和多爾袞都差不多。爲了順利入主中原,都在一定程度上實行了漢化。

當年皇太極正是採用了這樣的政策,才讓非常多的明朝將領,以及一些漢人知識分子,投奔到滿清的帳下,爲多爾袞順利入關,在中原坐鎮奠定了基礎。

多爾袞入關的時候,雖然做了不少屠城的事情,看起來野蠻習性不改。不過相較於當年蒙古人的做法,多爾袞的手段稍微要溫和一些。同時,多爾袞一邊實行剃髮易服等強制措施,一邊又允許漢人在朝廷中當官,這顯然也比蒙古人更溫和一些,更容易激起漢人的文化認同。

幾個方面比較,皇太極勝了兩場敗了一場,還有一場和多爾袞打成平手。因此,顯然皇太極比多爾袞要更厲害一點。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