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銀行的抵質押及擔保措施?新興的BigTech公司放款是純信用貸款嗎?在沒有抵質押及擔保的情況下,如何爲企業提供融資?

“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最當的當鋪。靠資產和抵押的體制會走兩個極端,我這幾年跟很多企業家交流,中國金融的當鋪思想最爲嚴重,要麼是(企業家)資產全押了出去,壓力巨大;要麼肆無忌憚貸款,不斷加槓桿,負債搞的很大。”

10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峯會上如是表示。

馬雲還表示,抵押的當鋪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來30年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的。我們必須用藉助今天的技術能力,用大數據爲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這個信用體系不是建立在IT基礎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會的基礎上,必須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才能真正讓信用等於財富。

面對前述評論,衆多金融機構及專業人士有着不同看法。

“對於銀行的風險控制而言,抵質押是一種重要的風險緩釋手段。巴塞爾協議對抵質押的風險緩釋作用也是明確承認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從國際上看,即使美國銀行業的貸款中,抵質押貸款也佔有相當的比重。總體看,對於一些額度比較大的貸款採取抵質押的措施,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10月31日召開的專題會議指出,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尊重國際共識和規則,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

那麼,如何看待銀行的抵質押及擔保措施?新興的BigTech公司放款是純信用貸款嗎?在沒有抵質押及擔保的情況下,如何爲企業提供融資?爲什麼銀行需要抵押擔保?

銀行貸款主要分爲三類:保證擔保貸款、抵押擔保貸款與信用貸款。其中,保證擔保貸款以第三方信用爲還款保證;抵押擔保貸款以抵質押物爲還款保證,屬於物的擔保;信用貸款中則沒有任何擔保措施。在信貸市場上,銀行和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商業銀行引入抵押擔保對貸款進行增信。

一位資深銀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貸款放出去很容易,關鍵是要能收回來。在貸款發生逾期成爲不良後,有抵押擔保的貸款和信用貸款,銀行的風險敞口、遭遇的損失完全不一樣。

“只要抵質押物足值,一旦借款人還不了錢,還可以依靠第二還款來源,即處置抵押物,銀行並不會造成真正的損失。但是若純信用的貸款,一旦借款人喪失清償能力,貸款損失的概率和比例就要大很多。”

“動輒上億的對公貸款,如果完全沒有抵押擔保,也沒有線下的風控手段,那是極不負責任的。”前述銀行業人士稱,“雖然可以依賴數據進行風險控制,但通過數據造假騙取銀行貸款的門檻要遠低於抵押物的造假。”

相較於將大數據用於信貸評審(貸前管理),抵押、質押和擔保是國內外信貸業務中普遍採用的風險緩釋手段(貸後管理),這兩者相互補充,適用於不同類型、金額和信用等級的信貸,並不意味着大數據風控一定比運用抵質押和擔保手段更爲“先進”。

實際上,大數據風控模式也面臨着各種有組織欺詐的挑戰。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眉山市公安局查處了一個上百人的騙貸團伙,該團伙控制着133家公司賬號,爲6000多名從未有過貸款記錄的“白戶”繳納公積金1.2億,然後利用公積金繳納記錄,通過線上渠道向全國多家銀行申請貸款,平均單人貸款額度高達20萬-30萬,最終給這些銀行帶來逾10億元的壞賬。

“這(當鋪思維)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中的問題。從實踐看,銀行正在不斷增加信用貸款的投放,降低對抵質押品的依賴。銀行當鋪思維應該說是一種相對陳舊的印象。”曾剛表示。

曾剛指出,從銀行實際來看,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果固守當鋪思維,其發展空間必然會越來越少。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銀行其實也有很強的擺脫過度依賴抵質押品的需求,以提升其業務拓展和客戶下沉的空間。BigTech公司在放款中也需要擔保品

實際上,BigTech公司在放款中也需要擔保品。“相對來說,電商平臺可以針對其客戶比較簡單的商業場景,根據客戶的銷售大數據發放貸款,但絕大部分企業由於行業複雜,無法簡單根據其銷售情況發放貸款,還需要結合其行業地位、管理能力、科技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資深學者張非魚近日撰文表示。

張非魚表示,從事金融服務的BigTech公司與銀行貸款一樣,在實際放貸中也使用擔保品。“多個擔保措施幫助BigTech公司控制消費信貸的風險,不能僅歸功於大數據風控。”

據市場專業人士分析,BigTech公司放款的擔保品至少有三種:

一是是價值不菲的“攤位費”擔保。商家在電商平臺上開店要付很多錢,比如賣家保證金在1-15萬元,技術服務年費爲3萬元、6萬元不等,天貓佣金比例3%-5%,天貓國際5%-8%。攤位是花錢買來了,如果欠賬不還,可以取消,因此也是一種擔保品。

二是應收賬款擔保。電商商戶並不是立刻收到貨款的,而是有7天應收賬款的間隔,這些應收賬款實際上也是一種擔保。

三是現金擔保。電商平臺商戶的賬上都有現金,也可以存放在餘額寶等理財類賬戶。如果商戶借錢不還,可以從賬上直接扣除現金。

綜合來看,銀行抵押擔保貸款佔比相對高些,BigTech公司抵押貸款佔比相對低些,信用貸款佔比高一些。

資深學者時雨則撰文指出,目前互聯網企業主要依靠其商業生態來獲客和收集信息,其風控的核心邏輯是小額分散,也就是依據大數法則,通過擴大客戶數量、降低單戶授信金額、收取較高的貸款利息,並依靠其對電商平臺和客戶信用評分的獨特控制力來管控風險,因此不宜高估其“大數據風控能力”。在市場過度競爭的情況下,還可能導致放鬆信貸標準,增大整個行業的信用風險。

時雨還提醒,互聯網公司的信貸評審模型大多處於黑箱狀態,其有效性還沒有經過完整經濟週期和壓力情景的檢驗,一旦發生極端事件,模型可能失效並導致大額損失。此外,互聯網企業採用的交易、行爲和社交數據用於信貸決策是否可靠有效,也還有待實踐檢驗。融資結構之改變

綜上所述,不論對於銀行還是BigTech公司而言,抵質押及擔保都是控制貸款風險的重要措施。但是如果只注重抵質押、擔保,那麼沒有抵質押物或抵質押物不足的企業很難獲得融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從國際經驗來看,在貸款業務中使用擔保品是正常的,關鍵是使用什麼擔保品。實踐中,中國銀行業更多地使用了不動產擔保品,而國際上更多地使用動產擔保品,這是有顯著差異的。因此,爲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應促進動產登記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金融體系也應該更多地使用動產擔保支持小微企業。

曾剛則表示,現在的問題是,當小微企業提抵質押品不足、合格的抵質押品相對匱乏時,銀行如何降低對抵質押品的依賴,增加信用貸款的比重。實際上,過去幾年隨着金融科技、大數據的模型運用,銀行業發放信用貸款的規模增加非常快。

數據顯示,藉助於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這一工具,今年3月到8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8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放了6279億元。其中,地方法人銀行發放了7753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放了2376億元。

如從融資結構來看,更重要的要義在於發展直接融資。過去中國的融資結構高度匹配以投資爲主要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企業長期以間接融資爲主導,主要包括貸款與非標融資。從行業投向上看,地產、基建、製造業等傳統行業融資在貸款與非標資金中佔據了較大比重。

但是,當前中國產業向科技創新型持續升級,新興產業的發展需由直接融資來支撐,中國的融資結構必將隨之改變。最新公佈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顯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已是比較明確的政策導向,而資本市場與直接融資體系則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也在於從發行端全面推行註冊制、從退出端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173家,IPO合計融資2607億元,佔同期A股IPO融資金額的51%。這一定程度上推升了社融中直接融資的佔比。央行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增社融中直接融資(債券融資加股票融資)佔比合計15.9個百分點,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需要新的融資方式做支撐,區別於過去的間接融資,未來直接融資的重要性大幅提升。”華泰固收首席分析師張繼強表示。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作者:楊志錦,李玉敏 編輯:周鵬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