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有森 早報記者 陳小芬 文/圖)近日,記者在泉州德化南埕鎮國道355南埕半嶺段的路旁,見到1000多株的柚子樹遍佈整個山丘,一顆顆沉甸甸的蜜柚掛滿枝頭,好一派豐收的景象。這是章通基和他的妻子朱愛玉二十多年來辛勤經營的“甜蜜果園”。

近年來,南埕鎮將產業扶貧作爲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將“一村一品”作爲產業扶貧的主要抓手,以村爲單元,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或非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促進增收脫貧。南埕鎮半嶺村將蜜柚種植作爲該村的“一村一品”發展品牌,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蜜柚改良、產業扶持等措施,不斷發展壯大蜜柚產業,目前全村種植大戶6戶,規模種植約50畝。

回鄉墾荒種柚子 夫妻細心摸索方法

“我們果園裏有三紅柚、黃金柚、桂花柚、葡萄柚等近十個品種。”章通基笑着告訴記者,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鄉村遊十分火熱,許多到德化的遊客途經果園時,被這漫山遍野的蜜柚吸引,紛紛進園體驗自助採摘的樂趣。

章通基說,妻子朱愛玉是漳州市平和縣人,孃家許多親戚都從事蜜柚種植,收益都不錯。想着家鄉德化山清水秀,環境好,夫妻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了蜜柚的種植和管理方法後,2000年左右回到南埕老家試種植,開墾了一片荒地,種植了300多棵柚子樹。

“沒想到,這一種便成功了。”朱愛平興奮地說。他們夫妻二人通過細心摸索,發現南埕鎮半嶺村氣候適宜栽種,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後纔可採摘柚子,最佳採摘期是10月到12月,可延續採摘到來年的1月,到時便可以開始準備修剪枝條。

口口相傳成特色 周邊村民跟着種植

爲了提高柚子樹結果率,每年冬至後,章通基都要修剪枝幹,以此增加果樹的開花量。與此同時,他還通過嫁接方式不斷嘗試培育新品種。如今20年過去了,果園的柚子樹達到1000多棵,品種也有近10種。

“我們種植的時間久,往來的客人口口相傳,柚子便成了當地的特色產品,周邊種植的村民也跟着多了起來。”章通基笑着說。

今年51歲的村民章金屬就嚐到了這“蜜果”的甜頭。屬於低保戶、貧困戶的他在鎮村公益性崗位擔任河道專管員,家裏有位92歲且體弱多病的母親需要人照顧。在鎮村幹部的指導下,章金屬開始種植蜜柚,農忙時還到其他村民的果園幫忙,這樣又多了一份收入。“隨着越來越多遊客走進果園,村子周邊的農家樂產品也得到了帶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