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本法西斯已是窮途末路,但是法西斯分子是不會甘心失敗的,他們準備做困獸之鬥。日本陸軍部認爲如果打通了中國和東南亞的交通線,就可以把東南亞的橡膠、石油等戰略資源直接輸送給在中國的日本陸軍,以壯大其戰爭能力,因此制訂了"一號作戰"方案。

豫湘桂會戰全過程

4月,日軍成立第六方面軍,組織起了五十萬人,從許昌和衡陽出發,主動向國軍發動攻擊。此時的國軍接受了大批美國的援助,裝備得到了更新,部分部隊的火力已經大大超過了日軍,而且國軍建立了龐大的防線,前線共有近二百五十萬大軍,將近是日軍人數的五倍。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國軍面對日軍的攻勢居然一潰千里,在八個月的戰役中,國軍被日軍從河南趕到了廣西,損失了近六十萬人,丟失了四個省會、一百四十六座城市、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六千萬人口,反觀日軍只傷亡了兩萬四千多人。美軍在中國設立的衆多轟炸日本本土的機場也被迫轉移。

潰逃的國軍士兵和逃避日本侵略者的老百

不過幸運的是,當時的日本法西斯軍隊已是強弩之末,爲了準備豫湘桂會戰,日軍抽調了淪陷區的大部分衛戍部隊,甚至連關東軍都出動了將近一半。八路軍和新四軍抓住了這個機會發起了許多反擊,收復了許多失地。而且日軍也因爲戰線拉得過長,分散了本就不多的兵力。最重要的是,日本付出了巨大代價纔打下來的交通線仍處於美軍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內,基本上無法使用。其次,由於美軍裝備了B-26轟炸機,作戰半徑大大增加,即使失去了許多基地,美軍仍可以憑藉在四川、雲南設置的基地繼續轟炸日本本土。因此,儘管日軍在戰場上獲得了勝利,但是其戰略目的卻沒有達到,反而得不償失。

龐大的B-26轟炸機

但是這場戰役中損失最大的還是中國,國軍直接損失了六十萬大軍,淪喪了無數國土。數以萬計的精良的美式裝備和補給物資拱手讓與日本人。而且由於美軍基地被迫西遷,使得其不得不削減了轟炸日本本土的頻率。

比起戰場上的失利,更大的損失還是在政治上的。在1943年時,國民政府還是有很高的威望的,蔣介石甚至還和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並稱爲四大抵禦法西斯的領袖,並與羅斯福、丘吉爾一道出席了開羅會議,通過了《開羅宣言》。然而這場戰爭卻讓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要知道,1944年底,蘇軍已經打出了國門,即將進入德國領土;日本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本土終日被美國轟炸。至於意大利更是早就加入了同盟國。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國軍仍然一潰千里,這使得美英徹底對國軍失去了希望。美國人將打敗日本法西斯的希望寄託在了蘇聯身上,最終美國政府爲了換取蘇軍出兵中國東北,揹着國民政府同意了蒙古獨立、旅順租借給蘇聯等要求。甚至丘吉爾拒絕讓中國加入常任理事國,最終還是在美國的堅持下才作罷。而決定戰後世界體系的雅爾塔會議,美英也沒有讓中國參加。

1943年,蔣介石還可以和羅斯福、丘吉爾列席而坐,到了1945年直接被踢出決策圈

這場戰役充分體現了國民黨的腐敗無能,其對中國造成了的負面影響貽害無窮,直到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的腰桿子才重新硬了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