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自疫情以來電影最早復工的國家,並引領全球電影復甦的希望。若無意外,今年中國將會成爲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目前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85%,這個數據對整個中國影視行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在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電影行業仍在受疫情困擾,好萊塢全球電影發達國家的主力電影公司復工復產時間和節奏滯後的情況下,中國電影發展正面臨“窗口期”機遇,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饒曙光會長在前日(11月1日)舉行的新時代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橫店峯會上點明,“疫情是中國電影改革和發展的提示音,當下的任務就是要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的升級換代。”

全球電影“窗口期”變革下,雖然今年情況非常特殊,但中國電影產業的升級換代仍然面臨着一個新常態:首先,中國電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提質減量有所成效,但是總體來說,電影產量排在全球前列,市場有效供給卻仍然嚴重不足,如何從以內循環爲主轉向內、外雙循環是邁向國際化的必經挑戰;其次,中國影視工業化體系及核心標準仍未建立,市場規則、產業規範、行業法規和細則亟待完善。是借鑑好萊塢的電影工業經驗,還是從我們自己的電影實踐出發總結自身發展經驗?通過電影工業化的流程以及相關技術規範來優化中國影視生產,讓我們工業化的發展更適合中國國情,仍有待探索;再者,當今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影視文化產業領域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力,特別是5G技術的發展,發行模式不斷出新,短視頻、直播正在改變我們行業受衆的行爲習慣等等,對傳統影視行業結構帶來巨大的變革和挑戰,技術賦能將會是促生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內在動力。

中國影視產業的升級換代要把握窗口期,應對新常態,饒曙光會長認爲通過推進結構性的調整,實現結構性的優化,中國電影將會出現新的調整、新的格局、新的平衡,重點是需要我們有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找到新的途徑。日前,在橫店舉行的新時代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系列活動上,國內外影視行業領域專家學者、企業董事、總裁等人士紛紛建言獻策,共商新常態下中國影視產業升級換代之關鍵。

華誼兄弟是比較早進行電影國際化探索的公司,從一開始較爲被動地與外國資本合作,到後來以嫁接中國元素的方式參與國際市場,再到第三階段華誼成爲單部電影重要的全球融資主體。每個階段都各有優劣,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在橫店峯會上坦言,第一個階段是他在國際化合作當中覺得幫助最大的階段,純粹地來自於創作本身,用我們的方法和你們(外國資本)一起講中國的故事、拍攝中國的電影,可以讓世界的市場來了解中國。現今,華誼兄弟在海外的投資和部署已經基本與國際接軌,但投資的20多部影片累計起來仍然不賺錢。相比之下,博納影業投資了福克斯的七部電影(全部跟投20%),七部電影都在海外取得了很好的投資收益,但博納始終堅持“右手主旋律,左手好萊塢”,博納電影廠牌效應主要還是體現在國內主旋律電影。在海外佈局電影院線的萬達,併購海外院線以後累計放映電影超過200部,平均中國電影50%以上是由萬達海外院線產生的,萬達在渠道方面在海外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內容方面現在面臨着最大的問題。同樣,作爲今年入駐橫店影視產業集聚區的新企業,愛奇藝在國際化過程中遇到的難點也是把什麼內容輸出出去,愛奇藝目前在14個國家和地區落戶,雖然技術(包括OTT的方式)可以幫助逾越很多傳統屏障,但是在各地落地的過程中,還是受到疫情和政治因素的影響,依然會遭遇非常多現實的困境,其中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考慮除了中國內容以外,本地的內容應該做成什麼樣的、當地觀衆有何觀看特點和需求。

內容需要有一個國際化的過程,我們一開始提中國電影走出去,首先就是電影產品內容走出去。所幸伴隨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中國影視公司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受到政策支持和資本青睞,而且世界電影對於中國的表述也已經發生改變。要利用優質內容打通外循環,核心點就是要聚焦觀衆的需求和新變化,用更好的內容滿足並提升觀衆的需求,並且必須不斷調整國際傳播策略,進行全面佈局。

比如當下因爲疫情危機帶來的窗口期,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認爲,全球電影市場在未來一年會出現很大程度上的斷檔,出現供片不足的問題,如果中國電影能夠迅速填補這些空檔,會是一個很好的海外出口的機會,這個時候需要我們更有目標地來培養全球的買家,培養全球的發行市場。過去我們把電影國際化市場過多地聚焦在英語市場,事實上,國際化視野下的市場全面佈局是可以很多元的。除了美國、北美市場之外,前十位的市場,亞洲佔了六位,因爲亞洲人口衆多;中國電影(包括香港電影)傳統的東南亞市場,傳統中文市場,海外華人市場,以及文化習俗接近的日韓市場可以作爲實現內外雙循環的先發站,而且在不同層級上,對內、外循環的界定也可以調整。麥肯錫2019年報告曾指出“亞洲的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壯大。過去,亞洲區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化的接受者,民衆熱衷於好萊塢電影和英國流行音樂。如今,(亞洲與西方的)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我們創作的內容在亞洲市場範圍內輸出時,與東南亞、日韓形成內外關係,而當作爲亞洲文化的重要內容主體在面對海外北美市場、歐洲市場時又會形成新的內、外循環關係。

中國電影的國際化要培養出更多具有穩定生產能力的大企業,創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質內容作品,實現中國電影質量的穩定生產保障體系,不僅是內容和資本走出去,相關的支持系統和維權體系也要走出去。對此,清華大學尹鴻教授在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峯會上做了主題發言,他認爲要有國際化的投融資製片發行版權的跨國企業,“未來的領導型企業應該是產業鏈完整,而且一定是跨媒介,甚至跨市場、跨行業,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的影視企業永遠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如果做不到這種多跨的領導性企業,我們的穩定性就會減弱”。

中國電影的升級換代要通過工業體系的標準化、規模化來實現中國電影的高質量發展,前提是建立有規模、可操作的行業組織、行業平臺、行業標準,進一步細化產業佈局,協調產業平衡發展,促進良性市場競爭,這是一直以來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訴求。《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佈爲中國電影產業的規範有序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但法規實施細節和操作程序仍在醞釀之中,這或是整個影視業界都熱切關注的事情。在建立市場規則方面,儘管中國影視行業已經出現了一些具有領導性的龍頭品牌企業,但對行業規則的引領性作用依然十分有限。

東陽正午陽光自2011年成立以來一直深耕電視劇領域,擁有一支以孔笙、侯鴻亮、李雪、孫墨龍爲創作主體的國內頂級製作團隊,近年來推出的《琅琊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江大河》《清平樂》等精品力作,是當之無愧的業內標杆。當談及產業化,產業標準時,董事長侯鴻亮在橫店峯會上坦言“我們還是一個相對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我們還是人治,碰到一個好的製片人、好的導演、好的團隊可能就帶領我們成就了一個好的作品。”,他明確表示影視產業是需要標準化的,“需要有更規範的管理標準、生產標準,甚至法律、政策等各方面更適合於我們這個行業發展的標準”,這是行業亟待上升的空間。

從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一個行業形成規範和標準是基本規律,標準化建設是與規模化生產相輔相成的。國外工業化標準有些可能很先進,但直接拿來運用未必適合中國的國情,中國影視行業標準的建立需要,中國的實踐經驗中摸索總結出來。中國影視行業的標準化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當一個行業發展的時候想要達成工業化、標準化是很難的,但可以針對製作各基礎環節中出現的行業漏洞進行完善,不斷去除行業的灰色地帶,突破生產和貿易的壁壘,發揮標杆企業和行業協會的作用、政府部門的職能從解決基礎薄弱環節做起,如金融稅收問題,知識產權問題,演員薪酬問題等等。

此外,標準化的建立還需依賴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體系爲參照。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將聯手清華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啓動“中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指數”編制工作,中國橫店影視文化發展指數的建立,對於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國影視產業生產的標準化建設,推動中國影視產業從粗放型走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在互聯網的時代,電影主要是靠科技驅動和內容驅動,未來的電影工業生產體系一定要適應5G互聯網化的發展趨勢,中國影視產業數字化探索是產業升級換代的關鍵性一環。數字技術的發展不斷帶來新的產品品類,倒逼影視產業內容的升級和轉型,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都以新的內容呈現方式不斷融合,媒體融合的時代已經到來;數字化在媒體智能化時代,爲中國影視產業工業標準化體系的建立提供精準的數據基礎和依據,從技術層面引領行業規範和標準;數字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製作和分發的方式,大大拓寬了內容國際化傳播的渠道,培養了更年輕一代觀衆的觀看習慣。數字化是中國影視產業全面拓展產業鏈的機遇,也是整個行業在轉型期共同面臨的挑戰。

技術賦能的背後實質上是以人才經濟爲支撐。一方面,5G互聯網傳輸、VR,雲端,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是以科技人才爲發端的,基於在關鍵性技術上的控制,乃至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科技進步發展。另一方面,隨着新技術的影響力不斷滲透到影視行業,影視行業的生產方式在不斷的轉型,數字化新技術催生新的崗位角色,改變了傳統分工合作的方式,生產的高度自主化、精細化和平臺化,使傳統的劇組概念正在慢慢消解,對從業人才的專業性要求也在不斷提升。

中國影視人才培養多年來是以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爲主,對技術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教學和生產不夠緊密,同時,影視行業從事創作的大量基礎性人才又相對缺乏一定的藝術審美基礎。現在國家非常重視藝術科技人才的培養,設置了很多文化科技教育融合的專業,未來中國影視行業一定需要更多的文化藝術和科技融合的複合型人才。探索出合乎產業發展規律和趨勢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和完善數字化時代下的人才儲備,才能真正適應中國影視產業升級換代的要求,推動中國影視可持續化發展。

疫情之後中國影視產業率先復工復甦,大大提振了影視人的信心,現下正有121個劇組,14500多人在橫店拍攝,劇組和劇組人員的數量都高於去年同期。我們應該看到中國影視產業發展至今已經取得的成就,正如尹鴻教授在橫店峯會總結中提到的:第一,電影是中國文化行業領域最開放的領域,而且直接面對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商品在競爭,好萊塢電影的每年全球票房排行前50名的電影,絕大部分都進入了中國市場,我們形成了今天這個產業基礎。第二,中國影視產業在全球產量位居世界第二,現在一年發供應許可證的電影超過1000部,故事片800多部,現在美國電影每年的發行總量(包括引進電影的發行總量)只有700多部。第三,中國在改變世界電影文化格局。因此,在中國影視產業升級換代的轉型期,不僅要把握窗口期,應對新常態,更要在國際化、標準化、數字化方面做更多的發力,這需要全行業的影視人共同努力,達成目標。目前,橫店正在積極準備申報國家級影視文化產業的先行先試區,以科技、產業鏈、人才、生態爲支撐,希望此舉能爲整個中國影視產業全方位的升級發展做出示範和引導作用。

— THE END —

作者 | 談談

主編 | 彭侃

編輯 | 楊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