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李自成率農民軍大舉進攻明朝軍隊,勢如破竹,直逼北京。眼看京城難保,崇禎皇帝已無兵可派,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危急時刻,大臣李明睿密奏,建議皇帝南遷,先到南京穩住陣腳,以圖東山再起。崇禎默然不語,李明睿心領神會,不反對,就是默認。

三十六計走爲上,崇禎十分清楚當前的局勢,可他心裏有着說不出的苦衷:皇帝帶頭逃跑,傳揚出去會遭天下人恥笑,將來更沒臉去見列祖列宗。除非大臣們拼死苦勸,強拉硬拽,把他“綁架”到南京。這樣有兩個好處,不僅名聲保住了,萬一將來要倒查責任,也能找個替罪羊。

幾天後,前方戰事越發不利,李明睿馬上公開上奏,請求皇帝南遷。崇禎依然不表態,只是交給羣臣商議。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南遷的確是唯一的出路,不少大臣從大局出發,贊同南遷,少數人心懷鬼胎,想跟着皇帝一起逃命,當然也贊同南遷。眼看大事已定,不料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突然大吼一聲:“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人心!”

此人名叫光時亨,安徽祁門人,崇禎甲戌進士,時任兵科給事中。他在大殿上痛哭流涕,怒斥羣臣:“列位世受皇恩厚祿,如今國家有難,你們不思忠君報國,不上陣殺賊,反而唆使皇上棄城而逃,動搖軍心,你們到底居心何在?”光時亨聲淚俱下,慷慨激昂,決心抗戰到底,誓與國家共存亡。

崇禎深受感動:“今國家至此,無一忠臣義士爲朝廷分憂,而謀乃若此!”也許他從光時亨身上看到了希望的火種,突然改變了主意,當場表明決心:“夫國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復多言!”從此,無人再敢提南遷之事。

兩個月後,農民軍攻陷北京,紫禁城易主。崇禎在煤山上吊,以死殉國。崇禎屍骨未寒,大批明朝舊臣就脫掉官服,自發組織起來,列隊歡迎闖王進京,大家都誠懇地表示,願意出來爲國家和人民繼續做點事。在這個猥瑣的隊伍當中,光時亨赫然位列前排!

李自成聽說此人爲革命做出過巨大貢獻,立即讓其官復原職。光大人顯然受寵若驚,懷着萬分激動的心情,給尚在南明統治下的兒子寫信:“諸葛兄弟分事三國,伍員父子亦事兩朝,我已受恩大順,汝等仍當勉力讀書,以無負南朝科第。”

人怎麼可以變得這麼快?其實從來沒變,說一套,做一套,是他一貫的做人準則。做官是光時亨堅定的人生信仰,至於給朱家還是李家打工,做大明的官,還是大順的官,實在看不出有多大區別。既不爲國也不爲民,那他爲何要拼命阻止崇禎南遷,到底居心何在?

《明季北略》中,計六奇一語道破:“(光時亨)乃欲借孤注以邀名,而非所以忠君也。”爲了邀名升官,居然把老闆害死了,這的確是光大人始料未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