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是湖北省的一個普通地級市。隨着湖北一主二副戰略的深入推進,襄陽作爲湖北確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

從2012年到2018年,襄陽市的GDP總量從2502億,增長到4309億。6年的時間,增幅高達72%,大大領先於湖北其它地市,甚至是我國中西部很多地市。

在2019年,襄陽市的總量更是接近4813億,在全國排名第46位。僅次於有“中西部第一地市”稱號的洛陽市。

在即將進入十四五的時刻,襄陽市更是提出了一個更加宏偉的願景目標。到2035年,力爭襄陽GDP躋身全國城市40強。

襄陽市提出的這一偉大目標,究竟是“南柯一夢”,還是會夢想成真呢?

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方面要看前面的隊友是否會掉隊,第二方面要看襄陽在未來是否具備繼續超常規發揮的實力。

在全國GDP城市排名前30強中,基本都是超級強大的對手,在未來15年內掉隊的可能性基本沒有。因此,此次就不納入跟襄陽的對比之中,畢竟不在一個重量級。下面就重點分析一下排名第30-40名的城市

這裏面省會城市有5個,分別爲昆明、瀋陽、長春、石家莊和南昌。但省會城市的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首先是排名居前的昆明和瀋陽,因爲總量比襄陽高出太多,增速掉隊又不是太厲害,估計難以超越。石家莊和南昌,也是類似情況。

長春,去年的增幅雖然只有3%。但隨着公主嶺市的劃入,今年長春的總量又將至少增加300億。

剩餘5個非省會城市,其中廈門爲副省級計劃單列市,而且具有特殊意義,掉隊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其餘的4個地級市,分別爲江蘇揚州、浙江紹興、江蘇鹽城、山東濰坊。

而江蘇、浙江、山東均是我國經濟總量靠前的省份。再看看第41-50名的情況

對比增速來看,排名襄陽之前、未來有望掉隊的城市,有:鹽城、濰坊、哈爾濱、台州。

而總量跟襄陽較爲接近的有泰州和洛陽,泰州的增速低於襄陽,有可能被超越。洛陽,確是襄陽一個強勁有力的對手。

因爲襄陽的興起,是藉助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河南已經意識到了洛陽的威脅,在今年也把洛陽定位爲省域副中心,大力刺激發展,因此未來襄陽和洛陽之爭,襄陽未必能佔到優勢。

因此,從對手分析,未來鹽城、濰坊、哈爾濱、台州和泰州5個城市,有可能逐漸掉隊。那麼襄陽有可能會排名41位,稍微努力一下,進入40強也並非全無可能啊!再分析一下襄陽自身的實力

隨着湖北省一主二副戰略實施多年,對於區域平衡發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湖北提出了“一主兩翼”的新概念。即從着重提個別城市,向經濟圈、經濟帶轉變。

但在一主二副十多年的時間裏,襄陽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齊備。襄陽的高鐵建設尤其領先於很多省會城市,襄陽東站成爲中西部地市第一大站。

襄陽的高速公路建設,也基本縱橫分佈完成,開始畫圓和畫斜線。

從產業來看,襄陽以汽車零部件爲主,汽車工業未來仍然是湖北的重要支柱產業。因此,襄陽的產業基礎無需擔憂。

城市建設方面,東津新區是湖北地市中第一個省級新區。規劃面積218平方公里,僅新區就達到了一個大城市的規模。

這也爲襄陽日後的城市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因此綜合自身實力和對手發展,襄陽市未來想躋身全國城市40強,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爲襄陽的城市基礎,跟前面的很多城市相比,還是差距巨大。

就拿襄陽和洛陽來說,雖然總量差不多,但洛陽的地鐵已經開工4年,而襄陽依舊在圖紙上。

襄陽想要躋身第40名,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超過洛陽,另外還有之前的5個城市掉隊。這樣,襄陽就能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提升排名。

究竟是南柯一夢,還是就會夢想成真,只能交由時間去檢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