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年建設,國慶期間,廣大市民翹首以盼的株洲博物館·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博物館與美術館互爲一體,完美融合,成爲株洲城市的新地標和網紅打卡點。

週二的上午,株洲博物館人流攢動。戴着口罩,拿出手機,瘋狂按下拍攝鍵,似乎成了進館市民的統一動作。貴州人周先生,下了火車就帶女朋友來株洲博物館打卡。

對於來株洲的外地人來說,博物館成爲認識株洲最好的橋樑;而對於小朋友們而言,這裏就是一本集自然和人文於一體的百科全書。這裏也因此成爲了孩子們新的“打卡”勝地。

市民:“這是一個標誌性的象徵,也是我們對本區域歷史的一種瞭解,想帶小孩子參觀一下,讓他接受接受這方面的教育。”

株洲博物館·美術館新館分爲自然地理、歷史文物、民俗文物、美術精品四大板塊,包括恐龍化石,商周青銅器、宋元金銀器等在內5萬餘件藏品。目前展出的文物有1500餘件,大部分都是首次亮相。開館一個月以來,基本每個週末都處於人員爆滿的狀態。

株洲博物館宣教部主任 熊鑫:“特別是國慶期間 ,10月1號到10月8號 ,參觀人流量達到5萬3千多人 ,每天達到了最高限額 6千人。”

大量遊客的湧入,對於博物館疫情常態化防控也是一個挑戰。從掃健康碼、戴口罩、刷身份證到快速測溫,這些環節的嚴格把關,一氣呵成,不僅提高了市民進館的通行效率,也將疫情防控做到了最優解。良好的防控措施,加上通過器物與古人對話的魅力,國慶黃金週後,株洲博物館的人氣依然不減。

株洲博物館宣教部主任 熊鑫 :“目前的話,週二到週五,咱們株洲的機關單位、事業團體來組織參觀比較多 ,每週末也變成了小的“十一黃金週” ,週末參觀人流量基本上達到5千人左右。”

株洲博物館副館長 肖勁:“接下來我們將舉辦更多 有文化內涵、有藝術品味的展覽,爲株洲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們也會舉辦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讓市民能夠積極參與到其中來。”

記者丨廖姍 湯卓翰 編輯丨黃璐 審覈丨彭建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