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过一篇分析滴滴旗下打车新品牌花小猪的文章,认为滴滴推出花小猪是在砸滴滴自己的钱,抢的却也是自己的市场,即便是为了弥补运力不足,也有些得不偿失。笔者当时则认为,滴滴力推花小猪打车,主要还是基于自身业务增长的需要和网约车合规化的压力,但是从前两天滴滴在花小猪媒体开放日透露的信息来看,可能我们都猜错了。

既省钱又好玩的花小猪

10月30日,滴滴召开了属于花小猪品牌的第一个媒体开放日,滴滴出行总裁柳青,以及花小猪品牌的主要负责人全都参加了现场的交流会,足见滴滴对这个开放沟通会还是相当重视的,也是准备借这个机会全面地阐述滴滴推出花小猪的初衷,还有将来的战略打算,消除社会上的一些疑虑,为花小猪品牌正名,也为花小猪的进一步推广打下基础。

正如柳青在会后的微博中所言,这是一场欢乐的媒体开放日。既体现在“德云社”这个代表欢乐的活动场地选择,也体现在花小猪的定位,年轻群体、“省钱”和“好玩”。所谓“省钱”,那就是花小猪希望提供比滴滴更加实惠的网约车产品,让乘客享便宜;而“好玩”,恐怕是指的花小猪社交裂变式的玩法,比如用户注册获得打车优惠之后,可以通过拉来新用户以及各种互动获得更多的优惠机会,这与“拼多多”的发展模式非常类似,因此之前也被很多人称为是网约车界的“拼多多”,以为滴滴推花小猪是发力下沉市场。

正是因为这种“好玩”的模式,也导致花小猪的用户大多数是90后,形成了事实上面向年轻群体的结果。毕竟年纪大一些的用户并不太热衷于这样的玩法,享受完第一波的优惠就消停了。当然,如果花小猪真的能够一直比滴滴便宜10%到15%,相信所有的乘客都会越来越喜欢的。

乘客享受了便宜,真的能增加司机收入吗?

只是从长远来看,如果乘客都转移到花小猪平台去了,不但对滴滴司机不利,对花小猪的司机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虽然滴滴相关人士在沟通会上也表示,花小猪的司机目前都是滴滴司机,通过低价可以吸引更多的乘客,在平峰时期作为滴滴司机的收入补充,可以为司机师傅增收入。但实际上现在很多滴滴司机对花小猪上的收益并不满意。

首先,花小猪通过低价和补贴吸引来了更多的乘客,也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滴滴司机加入。由于前期对司机的补贴也较多,很多司机确实尝到了一些甜头,但随着花小猪的进一步推广,平台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吸引乘客上面,对滴滴司机的不利因素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花小猪实行的是一口价,本来价格就很低,实际行程中司机还要承担堵车等带来的时间成本,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综合下来可能并不赚钱。还有,因为花小猪和滴滴不是同一个平台,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并不认可花小猪可以使用滴滴的运营资质,平台和司机都存在被查获处罚的风险。

其次,虽然花小猪声称与滴滴共用一套滴滴池,并在产品内部进行了较大改动,整体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但在很多司机算来,其综合抽成仍然高达20%左右,虽然比滴滴平台可能要低一些,但在低价的前提之下,司机到手的收入肯定会少一些。这些司机本来就同时在滴滴平台跑车,简单的比较之下,当然会觉得花小猪不划算。

当然,如果花小猪真的能够在平峰期比滴滴平台单量更多,至少让司机有点单,不至于空跑,相信司机师傅们还是能够算得过来这笔账的。

柳青的另外一层解释

柳青对于滴滴力推花小猪的解释,又多了另外一层意思。一方面柳青认可花小猪是为了满足一些对低价产品有渴求的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柳青又强调,希望通过花小猪这个新品牌去激活组织,让滴滴上下感觉到始终创业的激情和热性。柳青说的你信吗?

滴滴管理层推出花小猪背后的真实目的,估计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尽管柳青和花小猪的几位高管已经把前因后果解释得很清楚了,但笔者还是认为,滴滴推花小猪难免有转移合规化压力的嫌疑。这也是悬在滴滴网约车,以及花小猪打车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滴滴的上市进程。滴滴的竞争对手嘀嗒出行已经准备上市了,要说滴滴不着急也是不现实的。逐渐把无资质的网约车转移到价格更低的花小猪平台,既不影响滴滴的总体运力,也能够有效实现品牌隔离,难道将是滴滴的意外收获?

此外,增长依然是滴滴力推花小猪的核心诉求。柳青在发言中还透露了一项数据,移动出行的渗透率目前只有3%,未来大有可为。而在年初的内部战略分析会上,程维提出了“0188”的三年目标,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订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以及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显然,增长将是滴滴今后三年追求的重点目标。

如今滴滴网约车在用户增长和营收规模上都遇到了瓶颈,而代表下沉市场和年轻群体的花小猪打车,以及滴滴最近大力支持的价格更低滴滴特惠、青菜拼车等,都将是增长的希望所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滴滴曾经用来打败竞争对手、主导网约车市场的优惠和补贴,依然是占领市场的不二法宝,尤其是最近哈啰出行也宣布将入局网约车市场,对网约车乘客和司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滴滴“砸钱”的动作暂时还停不下来,这对滴滴司机而言,或许也算是个利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