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家長們除了要關注孩子的發育情況,還要隨時關注孩子健康狀況,而3歲之前的寶寶因爲身體太嬌弱,正處於一個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身體非常容易被外界影響,導致孩子生病,而且不容易痊癒。

11月正好處於秋冬交界時間點,而且疫情一直反覆,所以家長們都很擔心孩子會生病,但是孩子總生病除了跟外界的變化有關外,跟寶寶的自身免疫力聯繫很緊密,免疫力高的寶寶任由天氣怎麼變化都很健康,而免疫力低下的寶寶,風還沒有吹過來就已經生病了,真是讓父母們十分的苦惱。

其實孩子的免疫力高低完全取決於家長,家長們如果得過某些傳染性的病,那麼寶寶得這種病的幾率就很低,而每個寶寶的免疫力發育到13歲左右的纔會徹底完善,所以寶寶平時生病很可能是因爲家長做了破壞寶寶的免疫力的事情。在孩子3歲之前,過度的保護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容易患病,而一些家長平時很關心孩子,但是在某些方面很不上心,就讓孩子自我發揮,反而孩子不容易得病。

家長在這三個方面不上心,孩子的得病反而幾率會降低:

(1)生病不用強力藥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生病的時候,就會非常着急地給孩子準備藥,而且爲了讓孩子痊癒得更快,還會選擇一些抗生素類的藥品,但是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來說,這樣的藥品不僅可能會讓病情加重,還會讓孩子產生抗藥性,從而讓孩子之後更加容易得病。而孩子生病時,家長反而不過分關注藥效,只關注孩子的狀態的來選擇治療方式,孩子反而不願意生病。

(2)潔癖性保護

一部分家長認爲外界無論什麼物體都是有細菌的,而這些細菌會傷害的孩子的健康,所以會把孩子能接觸到的所有物體都提前擦拭乾淨,想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潔癖式的乾淨環。但是人的身體裏面就含有很多細菌,家長們過度的保護,不僅把有害細菌清除了,還消滅了對孩子有利的細菌,長此以往孩子的免疫力會受到影響,非常容易生病。

而美國兒童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過相關證明,他們表示:提前接觸過細菌的嬰幼兒會比沒接觸過的寶寶不容易過敏,而沒有接觸過一點病原體的孩子非常容易感染疾病。所以一些總是對孩子在外面撒歡表現不在意的家長,他們的寶寶總是在草地上奔跑攀爬,卻正好增強了免疫力,孩子很不容易得病。

(3)補充過多的食物

很多家長爲了孩子能健康成長,就會每次給孩子喫很多的食物,而3歲之前的孩子表達不出自己的意見,家長怎麼喂就怎麼喫,經常會導致積食以至於生病。其實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飲食均衡,而不是孩子的進食用量。對孩子飲食不太上心的家長會讓孩子營養均衡,至於孩子沒有喫太多他們反而不在乎,畢竟孩子小,喫飽了就夠了。如果家長們不知道食物該如何搭配,可以在牆上貼一張膳食平衡表,根據這個表來給孩子進行食物搭配。

作爲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首先媽媽們要採用母乳餵養,雖然現在奶粉也很有營養,但是母乳提供的營養物質更加全面,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餵養到6個月,再給孩子進行斷奶。然後要從小就給孩子接種疫苗,從根本上阻斷生病的源頭。最後要每天保證孩子的運動時間,3歲之前的寶寶可以在室內進行親子游戲,可以選擇一些益智類型的遊戲方式,讓孩子增強免疫力的同時可以開發智力。3歲之後的寶寶,家長們可以領到戶外,讓孩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並且做一些符合年齡的沒有危險性的戶外遊戲。

我是錦春,一位正在成長中,擁有豐富育兒經驗的多平臺作者,關於今天的話題,各位家長們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有什麼其他的建議,都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會定期查看,我們一起解決,共同進步,讓你我的育兒道路互相陪伴,不再孤單。

免責聲明:本人的每篇科普都是根據專業資料和自己生活中育兒經驗總結出的, 如科普內容有誤,歡迎各位的指導,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我會努力糾正,讓自己再進一步,給各位家長們帶來更多的好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