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胎儿医学发展的现状

无论是医生还是医院,都是天生的技术驱动,大家都喜欢做大手术,复杂手术,追求新技术的应用,产科也不例外。

“普通产科”太普通, “母体医学”太麻烦, “胎儿医学”高大上 , “胎儿医学”是新兴的亚专科,完全符合技术驱动的标准。

“胎儿医学”比成人科和儿科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挑战更大,是在妈妈的肚子里对迷你版的胎儿进行诊断、治疗、甚至是手术。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胎儿医学发展迅速,开始进入“军备竞赛”的状态,在规划产科的学科发展时,如果你不提“胎儿医学”,你都不好意思去汇报。

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开始评审的时候,我还是中华围产学会的主任委员,制订标准的时候, 我提出产科应该分为三个亚专科进行评估:普通产科、母体医学、胎儿医学。这是中国胎儿医学发展的元年,从此产科进入了亚专科时代。

在国家重点专科评审的基础上中华围产学会又成立了“胎儿医学学组”,我担任学组组长,“胎儿医学”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

“胎儿医学学组”开始制订和发布临床指南:这包括双胎指南和FGR专家共识,更多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还在撰写中。

但是很遗憾,虽然有了学术组织和临床指南,但是对于胎儿医学的技术开展,还没有管理规范。

这就意味着,胎儿医学的技术是谁都可以做,啥都可以做。

中国胎儿医学的发展需要约束与规范

没有规矩,加上技术驱动,就会容易出现乱象,就会出现Too much Too soon,做得太多,做得太乱,容易出事。

因为胎儿医学领域很多的新技术和手术干预方式是实验性的,没有好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开展这些新技术和新手术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需要充分知情告知和知情同意,需要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

做胎儿医学的医生也需要进行正规的培训,保证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手术的安全性,新的实验性手术首先考虑的是do no harm,不能对母亲和胎儿带来额外的伤害。

但是,目前中国胎儿医学的开展是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很容易走偏和出事。

为了胎儿医学技术健康有序发展,为了患者的利益, 必须对胎儿医学的开展进行约束与规范,胎儿医学新技术的开展需要制度先行,规范先行,培训先行。

胎儿医学发展的管理可以学习与借鉴

“产前诊断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对于产前诊断技术的开展是严格管理的,除了发布“管理办法”以外,还对产前诊断的开展提出原则性和强制性的要求, 这就是三个许可:技术许可,人员许可,机构许可。

胎儿医学的发展完全可以照此管理。

胎儿医学是产前诊断的升级版

现在胎儿医学技术的开展是处于没有管理的状态,很多不具备产前诊断资质的医院和医生都在开展胎儿医学技术,这是不应该的。

原则上胎儿医学应该在有资质的“产前诊断中心”进行。

胎儿医学=产前诊断+产前宫内干预

胎儿医学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内外妇儿+影像+遗传+检验。

胎儿医学需要最先进的技术:高水平的影像学诊断,高水平的分子诊断,高水平的手术操作,干细胞宫内治疗,基因编辑技术。

所以,为了患者和胎儿的利益,我们需要遏制技术驱动的冲动,胎儿医学需要约束及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