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是一个被焦虑包裹的年纪,有时候即便也并没有太大的坎坷,可依旧感受到无形的压力,而这些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到底由于什么引起。

说穿了到了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我们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层状态里,角色的增多,身份的变化,我们不再是父母怀中的宝宝,而是他们的依靠与顶梁柱,身边有爱人,身后有子女。

张爱玲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而如今这个社会里,何止是男性,女人同样有着不可逃离的责任和负担,甚至在某种角色身份中更为孤助无力。

工作上每天机械重复进行,却几乎只能算是基础维持生活,谁不想要更高品质的日子,不论是出于攀比,还是短暂人生的需求,再加上对父母和子女的愧疚与担当,让自己已经近乎于精神崩溃,可依旧要咬牙坚持下去。

日子的琐碎,女人天天年年的继续,根本无休的太太与母亲的身份,除了工作以外,没有人可以分担自己的疲惫,看着回到家歪在沙发上或者沉溺于游戏的丈夫,面对自己的付出毫无感恩的神情,更是感觉到自己牺牲的一切都不值得,充满着绝望和委屈,可却依旧别无选择的继续。

而另一个角色下,男人看似消极不管不顾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放空和逃避,他已经无力再去关注细节,以至于也根本无暇理会女人的心情与感受。

人到中年失去了冲动的资本,甚至逐渐有再也消耗不起,等不起的危机意识,因为我们衰老的速度远比成就快得多。

因此如今不少人试图让自己走捷径,就像前段时间我们讨论的上海名媛事件,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端“名媛”身份,个个也真的“拼”了,这种身份的焦虑,有欲望的同时,又担心自己根本没有同等价值吸引,因此用虚拟的外在,吸引自己希望到底的阶层人靠近,这种装扮的背后有目的性,而表现出的,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显得“傲慢”一些,多一点成功的几率。

家人生活的保障,和自己基本的生活,根本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替代自己完成。到了这个年纪,更体会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滋味,和不论怎么努力,想从谷底爬起的精疲力竭的感觉情绪。

对老人不仅仅是义务,不能陪伴身边,不能给予更好的日子,本就有种亏欠心理,面对孩子,攀比之风下,不能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助力,已然成为自己父母角色最大的缺失。

谈爱已老,可真的放任伴侣真可能会跑,即便凑合过日子,同居式养老,那个人虽然不至于离开,可也不会成为自己真正的支撑和左膀右臂,我们距离成功太遥远,眼前的琐碎和嘈杂又避无可避,而最为关键的重点则是我们的时间似乎开始加速倒计时,已经产生了最莫名恐惧的危机。

如今多少人的模式规律都是这样的:

20岁成人,工作40年,60岁退休,80岁离世。

前20年靠父母,后20年靠子女。剩下40年靠自己。靠自己的40年,同时需要兼顾父母和子女。夫妻则相互的拐杖,可由于只沉醉于自己的疲惫,很少顾及对方的心情和需求,从而做不到家和万事兴。

生命的有限,会加剧无力感,我想如果人生永恒没有死亡,也就不存在如此严重的恐慌与焦虑。

好了这是站长的角度感受,朋友你是否已经步入或即将步入中年人的行列里,而在自身角色下又是否感受到了不安和焦虑情绪,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心情和故事。#人到中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