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區吉昌大院從1990年建成至今已有30年,由於建設時間久、基礎設施落後,院內環境較差。爲了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通川區東城街道鳳翎社區對吉昌大院進行改造提升,並且創新開展支部動議、居民提議、院長商議、居民代表大會決議、羣衆監督評議“五議”工作法,將居民共建、共治、共享貫穿到各個環節,推動美麗家園建設。

走進通川區吉昌大院,乾淨整潔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書香亭、有禮廊等建築古風古韻,體育、文化設施一應俱全,同時,還打造了花園、假山等微景觀,新增了摩托車停放點、文化服務中心等。居民在院裏健身、娛樂、聊天,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

不曾想,曾經的吉昌大院由於居民集體意識淡薄,自覺性較差,存在管理和秩序混亂問題。院內車輛亂停亂放、居民亂丟亂扔等現象時有發生。

通川區鳳翎社區吉昌大院居民 李昌秩:打造以前,我們消防通道也亂停亂放,各個樓梯間堆的雜物也比較多,環境衛生也有點差。

爲了改善這些狀況,通川區東城街道鳳翎社區對吉昌大院進行改造提升,成立樓院居民自治組織加強管理。並且,創新開展支部動議、居民提議、院長商議、居民代表大會決議、羣衆監督評議“五議”工作法,引導居民參與到大院的建設和管理中。

通川區鳳翎社區吉昌大院樓長 程常春:前期的建設和後期的管理全是我們院內的居民大家共同參與的,包括垃圾怎麼堆放,摩托車怎麼擺放,都是我們院子裏頭的居民積極地參與的、共同設計的。

通川區鳳翎社區吉昌大院居民 陳明學:既然打造得這麼好,各個樓院長要負起責任,居民、住戶也要按照大家商議的意見,把這個院管理好、維護好,使大家有一個幸福生活的環境。

改造提升後的吉昌大院煥然一新。如今,吉昌大院還設立了矛盾糾紛調解站、治安巡邏工作站、愛心救助站、居民議事廳等,持續開展志願服務、亮醜牌等活動,讓居民養成互幫互助的好習慣,攜手共建更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通川區鳳翎社區主任 江青才:我們在吉昌大院的改造過程當中,加入了通川有禮的文化元素,通過“五議”管理法,提升了吉昌大院的管理模式。積極宣傳引導,調動居民的積極性,讓大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共同參與到大院的自治管理當中,共建文明和諧的吉昌大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