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是难兄难弟,二者经常同时存在。有数据表明,约七成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血管意外。

"所有的糖尿病人,几乎都是血管病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护好血管!"

事实如此,据统计:90%以上的糖尿病人都会出现血管病变,80%以上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血管病变!从提高生命质量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好血管就是保住了命;保护好血管就能延长生命!

血管像一根藤,眼睛、肾、心、脑就是藤上的瓜;如果是糖尿病人的血管,里面流淌的可能是"糖水"、"毒水",把血管腐蚀的千疮百孔!那高血糖是怎样一步步伤血管的?

~~请看详解~~

相对于正常人来说,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比高脂血症患者更早、更快,预后更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则属于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分别是成人致盲、终末期肾病和非创伤性截肢的重要原因。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血管受到的毒害来自以下几种机制。

01

内皮“受伤”了。血管中的内皮细胞是在循环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天然屏障,维持着血管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调节炎症反应、预防血小板聚集等。高血糖的“糖毒性”是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高血糖状态下,许多炎症基因的表达增加,机体会加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它不仅能直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造成血管内皮结构损害,还会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当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分泌活性物质失衡时,就会造成血管的病理改变。

02

血管变窄了。血管内皮受损后,内皮下胶原暴露,为了“止血”,血小板会被激活,粘附、释放、聚集等功能增强,在受损部位凝集、形成血栓,并吸引脂肪沉积在内皮下,使局部血管变窄。对于微血管而言,内皮细胞的死亡和再生会增加基底膜(位于内皮细胞基底部,将其与管腔分开)的厚度,导致管腔变狭窄,增加血流阻力。

03

血液变稠了。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兼有抗凝和促凝两种特性,但当内皮细胞受损时,则以促凝为主。而且高糖状态下,血液中葡萄糖越多,血液越浓缩,血流缓慢淤滞,使血液黏度增高,更容易呈现出高凝状态。

04

脂质增多了。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密切相关,当糖代谢发生异常时,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导致血脂紊乱。因此,糖尿病又称“糖脂病”,可表现为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在高血糖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促进心血管事件链的发生和发展。

05

此外, 肥胖、胰岛素使用不当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这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在肌肉中的效应减弱,且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加重脂代谢紊乱。此外,在高血糖状态下脂蛋白性状发生改变,更易沉积于血管壁,加重大血管病变。

06

弹性变差了。脂质的增多、黏稠的血液、狭窄的血管,都会增加内皮上脂质的沉积,如不合理控制,便会给血管“添堵”,发展为斑块,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在部位的血管会出现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增加破裂风险,引发出血性疾病。

~这些营养素是护血管高手~

1.维生素K。

这种维生素对于形成凝血酶原等凝血有关的蛋白质是必需的,其参与凝血过程,防止出血和血栓的形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有助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成年人维生素K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微克。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内脏、鱼类、蛋黄等。

2.维生素C。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活性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比如参与肝脏胆固醇代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促进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维生素C是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研究显示,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可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成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00毫克,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为每天200毫克,其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2000毫克。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韭菜、酸枣、猕猴桃等。

3.叶酸。

叶酸缺乏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年人叶酸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400微克。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坚果等。

4.维生素E。

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的脂溶性维生素。研究显示,维生素E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维生素E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包括: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抑制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控制血管的张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植物油和坚果类,如葵花籽油、核桃、花生等。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