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艳丽 | 文

在采访过程中,鹏华基金谢书英同时拍摄着视频,镜头前面的她,端庄、落落大方。

她是很典型的科班出身的基金经理,如果在学校里,她一定是那种学习成绩拔群的女同学,永远安安静静的,同时又非常有主见。

谢书英的投资方法论,是教科书式的、很规矩的:一是公司的基本面;二是估值。

她把投资重心放在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上。简单来讲,谢书英所认为的竞争优势就是别人复制不了的东西,如果只要投入金钱和时间,别人就能完全复制出一个“你”来,就不能算竞争优势。

“我不喜欢买估值特别贵的,在某一段时期流动性非常充裕、市场风险偏好高的时候,高估值的东西会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潮涨潮落,高估值的东西往往波动性比较大,尤其是当成长性跟不上估值。海外一些大牛股在高增长阶段都享受极高的估值,一旦进入瓶颈期,估值就会产生巨大波动,往往在那个阶段投资者很难赚钱。”谢书英称。

在这一点上,谢书英似乎特别清醒。很明显,随市场趋势而动是一个更容易的选择,但她不是,达到了上限,她就会选择卖掉,估值那条准绳一直在她的框架里。

她权衡估值的方式是通过DCF模型(现金流折现模型),计算较为合理的位置,再与目前的市值相比,这是经典做法。

与此同时,她并不是一个所谓的“低估值”爱好者,她对成长性、竞争优势、竞争力的持续性乃至各种财报细节,都是很有要求的,只不过是成长不能脱离估值的束缚。说起左侧投资、逆向选股,她的口气淡淡的,其实很勇敢。

举个例子,谢书英曾经买入了一家化工企业,当时其所在园区有另外一家公司发生了负面事件,迄今该园区都尚未复产。当时,她第一时间赶去调研,得到的结论是该公司的所有客户都没走,甚至一些客户为了表示支持而先向公司提供资金。那时候,资本市场反应剧烈,股价几度跌停,别人都在卖,谢书英却逆向买了进去,市值已翻倍有余。

她说,这叫“正确的非共识性的预测”。在其持仓中,这种市场预期差占据一半位置。

当市场的认知与自己的认知出现差异,比如市场原来尚未意识到这是一家特别好的公司,而后来又发现了它特别好,提前买入,这就是谢书英的投资机会。

在采访过程中,谢书英难掩对财务报表的重视,其中,最在意的指标莫过于净资产收益率ROE水平。在她的组合里,整体ROE水平都比较高。或许,财务报表和ROE水平就是她筛选股票的第一道流程。

谢书英的持仓,粗看一下,是很难定义的,既有传统行业,也有新兴行业。她不拘泥于这些,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医药、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精细化工、房地产等都有,只要符合她的框架;她也不惧冷门,比如环卫股。

鹏华基金有四朵铿锵玫瑰,谢书英就是其中之一。客观而言,像她这种全市场选股的中生代基金经理,是比较辛苦的,这与投资框架有关,因为她要尽可能从不同行业中寻找更具有“性价比”的品种,行业分散。

而且她说,世界在发生着很大变化,还是要不断研究新事物。在采访结束后,谢书英很雀跃,因为她马上要驱车去调研一家餐饮公司,约见管理层,“先看看工厂干不干净”,于是,连午饭也来不及吃,就匆匆而去。

对话谢书英

问:你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谢书英:以基本面为主导、研究企业价值、纯粹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论,核心是如何理解行业、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比如研究公司,看重公司本身的经营模式和竞争力的可持续性,这是公司价值最重要的来源。关于经营模式,关注盈利质量、自由现金流。

在行业层面,周期位置非常重要,一些新兴行业处于需求向上的周期,一些传统行业往往处于下行周期。同时也关注公司所处的周期位置,企业经营团队、技术储备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问: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谢书英:有一家消费电子公司的主业是半导体分立器件,相对平稳。去年,它并购了一家美国做手机摄像头芯片CMOS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因为手机从单摄到双摄,且像素不断提升,行业需求处于爆发式增长过程中。与此同时,真正能做到高像素、产品稳定的供给方,全球只有三家公司。

因历史原因,被收购公司的技术储备以前并未很好体现。收购之后,其产品储备逐渐商业化,并进入华为/OV/小米产业链。

当时市场有一些分歧,有些人认为,只不过是一家三流CMOS公司,但我认为它一定是一流公司。调研之后,我发现了这家公司的预期差非常大,所以在其市值数百亿时就买进去。

先看行业,再看公司,分析其价值,如果与市场所认为的价值之间,存在非常大的预期差,那就是投资机会。

问:但这家公司你卖得很快?

谢书英:确实股价涨幅比较快,最早市值数百亿,直接涨到两千亿,涨得太快了,反映出市场对它的未来极度乐观,所以我减得相对较早。

我的方式是通过DCF模型计算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估值位置。

问:你还是比较在意估值的。

谢书英:我不喜欢买估值特别贵的,在某一段时期流动性非常充裕,市场风险偏好高的时候,高估值的东西会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潮涨潮落,高估值的东西往往波动性比较大,尤其当成长性跟不上估值。

海外一些大牛股在高增长阶段都享受极高的估值,一旦进入瓶颈期,估值就会产生巨大波动,往往在那个阶段投资者很难赚钱。

所以,一是要跟住基本面,到底企业的成长性怎么样,二是关注估值的情况。

正确的非共识性的预测

问:从刚刚的回答中,你似乎很喜欢预期差,在过往的的一篇文章中,你把它定义为“正确的非共识性预测”,并认为这是对基金经理很大的考验,如何看待预期差?

谢书英:我是科班出身的基金经理,会看市场对这个公司的认知以及我对这个公司的认知,如果双方的认知完全相同,安全边际并不是很高,公司未来的上涨只能取决于越来越多人把估值往上推。

我希望能找到“非共识性的东西”,这种机会往往会带来戴维斯双击,就是大家原来没觉得它特别好,现在发现它是一家好公司。

当然,我也会买市场认同度较高的公司,估值合理,赚企业盈利增长的钱,也没问题。

问:有哪一次寻找预期差的过程给你印象是最深的吗?

谢书英:去年,曾经有一家精细化工公司,当时它所在园区有另外一家公司发生了负面事件。迄今这个园区尚未复产,对当年和今年的盈利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时,资本市场反应剧烈,股价几度跌停。我长期研究这家公司,第一时间赶去调研,得到的结论是公司所有客户都没走,甚至一些客户为了表示支持而向公司提供资金。公司的一系列操作都很正确,很快将重要产品移往其他生产基地,给予客户及时的跟踪和反馈,反而通过危机让客户认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和能力。

负面事件发生时点,很多基金都在卖,股价才会出现那么大波动。“黑天鹅”事件往往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我当时就买了,效果非常好。

问:你的股票池中的资产占比,跟市场有共识的部分占多少,有预期差的部分大概占多少?

谢书英:大概一半一半。

问:比如房地产行业,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基金经理认为这是一个夕阳行业,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为什么你还愿意选择这样的行业?

谢书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也问过自己。我持有地产股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而不是出现断崖式下滑。在总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公司的纵深空间是非常大的。

我买的地产公司从市场上默默无闻的几十名开外冲进前十,在江浙沪地区的经营表现非常优秀。一个看起来不是很好的行业,如果能找到很好的公司,我也愿意放一部分仓位,总有一天,它的价值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同。

喜欢看报表,也喜欢高ROE

问:我关注到你投资理念的核心是ROE的可持续性,可以详细讲讲吗?

谢书英:我喜欢看报表,ROE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我的组合里,整体ROE水平都比较高。相关数据统计,如果投资时间足够长,投资回报会逐步接近于公司的ROE水平。

所以,我非常在意一个公司未来两三年的ROE水平是向上还是向下,高ROE的可持续性怎么样等等。

杜邦分析里,ROE的三个来源是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杠杆率三个指标构成。我喜欢前两项突出的公司,比如资产周转率非常高、轻资产、运营效率高的公司,或者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非常高、成本较低而售价很高的公司。

最后一个指标,杠杆率很高的公司往往在宏观经济波动时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问:ROE是关注绝对值、还是趋势边际变化?

谢书英:都会看,ROE绝对值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态,也要看未来两三年,ROE是否能够提升。

举个例子,一家做手机盖板玻璃的公司,早年它的ROE水平只有个位数,重资产、设备占比高、资产周转率并不是很好。近年,因其技术积累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市占率稳步往上走,甚至出现了一款独供的机型,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全年ROE已超过10个点,今明年ROE水平会继续提升。公司的竞争力逐步反映在报表上,最好的投资机会点就出现了。

问:你的选股框架是怎么一步一步把不同公司选出来的?

谢书英:最核心的是看报表,看公司过往情况,看ROE水平是否满足我的要求,然后再看行业和公司自身经营周期,以及拆解ROE的根本来源是什么、未来几年会怎样。

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问:过去哪一段经历对投资理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谢书英:2018年市场行情艰难,整个宏观经济也比较低迷。那一年,我完善了投资框架,更在意企业经营模式本质上的韧劲、抵御宏观经济风险的能力、自身现金流的改善等,这一类企业未来成功的概率更大。

今年的疫情,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很多行业龙头短暂受损,而中小或者较弱的竞争对手直接“死”掉。疫情之后,市场份额进一步向龙头集中。

所以,投资重心放在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上,这也是我发行新基金的初衷。

问:你的投资框架对于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比较关注,如何看待一个公司的护城河?

谢书英:一,对制造业而言,核心竞争优势是成本比别人低,这样才有超额利润,当行业整体亏损时,你可能还有盈利。

二,差异化带来的竞争优势,你提供的产品别人提供不了,这一点在精细化工品、医药和消费行业比较明显。

三,互联网平台的规模效应,平台越来越大,客户粘性越来越强。

简单来讲,我理解的竞争优势是别人复制不了的东西,如果只要投入金钱和时间,别人就能完全复制出一个“你”来,就不能算竞争优势。

问:如何与企业家沟通?

谢书英:听其言只是一方面,2015年大牛市,很多人跟着董事长炒股票,结果亏了很多钱,因为企业家往往是乐观的,一定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集合一群人跟着他向前走。

观其行更重要,行业往往有周期的波动。我喜欢看报表,行业周期下行时,你的报表到底体现出什么样的质量?行业非常差时,你是逆势扩张还是收缩?

所以,见企业家当然有必要,但最重要的依据还是看公司过往的竞争力未来能不能持续。

财务模型爱好者

问:如何界定成长和价值?

谢书英:在我看来,本质上是一回事。

我喜欢拿DCF模型分析。企业价值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回报率高于贴现率,这样才是时间的朋友。如果公司成长增速较慢,但成长质量非常高、高ROE,贴现价值也会很好看。如果公司成长性非常好,但ROE没那么高,可能贴现也没有很厉害。

我看的是综合结果,未必一定买成长或买价值。

问:你曾经谈过市场估值体系的变化。

谢书英:过去两三年,市场的估值体系就是从PE,经过PEG到DCF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市场最艰难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按PB去看公司,假设公司可能要破产了,把这个公司清算能值多少钱。当市场逐步好起来,通常就会按PE去看。如果热度更好,一般就会按照PEG,就是用PE除以未来一段时间可预见的增长速度。再往后如果更乐观一些,大家会按DCF贴现模型来做,因为贴现模型的假设相对更多一些。(PB:市净率;PE:市盈率;PEG=PE/Growth)

不同的估值方法都有优缺点,但假设我们用越来越多的估值方式去衡量一个企业,实际上泡沫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逐步累积,所以基金经理在什么时点对组合进行怎样的调整,都是需要去考虑的。

问:什么时候减仓?

谢书英:看一个公司用模型计算的价值与现有价值之间的差异,如果泡沫非常大,就考虑减仓。

当前市场环境下,整体市场估值水平并未出现极端情况,所以我仓位保持较高,只是结构上的调整,令组合的风险收益比处于更好的状态。

问:历史上,在2011年这种行情下,有基金经理根据模型选不出来股票了,十只都没配满。假如发生选不出来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

谢书英:实在选不出来就只能降低仓位了,但发生的概率并不是特别大,因为我覆盖行业多,总能在不同行业之间寻找到一些标的是市场认知不足的部分,至少现阶段我没有看到这样的风险。

既有传统行业,也有新兴行业

问:观察你的持仓发现一个特点,既有传统行业持仓,也有新兴行业持仓,这是怎么做到的?

谢书英:全市场选股,不会刻意看传统行业或新兴行业。

问:这两类资产有评价标准上的不同吗?

谢书英:每一个公司还是看未来两三年的ROE水平是否能够实现趋势性向上,或者成长的确定性是不是很强。其实绝大部分行业都可以以DCF模型衡量,算出一个终值,与目前的市值相比,如果空间非常大,就买入,如果已非常接近甚至倒挂,就卖出。

问:你目前看好哪些行业?

谢书英:新兴板块中,看好光伏、风电等,平价时代,需求会稳定、持续存在。偏传统板块中,当前时点的可选消费品板块的性价比非常高,因疫情,必选消费品估值溢价率比较高了,相反可选消费品的市场担忧较多。

此外,我看好需求持续、成长性相对较好、企业自身优势比较强的板块,比如环卫。

问:能否结合某只环卫股来描述一下?

谢书英:环卫行业最早都是政府承接,随着政府管理更公开、透明化,这部分市场逐渐被让渡出来,使得做环卫运营服务的企业成长空间打开了,今年有一些特别大的单子逐步释放出来。这个行业非常不错,轻资产、ROE和现金流都非常好,上市公司从去年开始才陆续出现。我喜欢一个行业需求有较大空间,同时集中度是能提升的。

我愿意投资的是一家民营企业,有很强的项目运营管理能力。此外,整个报表非常严格,包括各种计提和费用确认都做得很扎实,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问:可以谈一下精细化工行业吗?

谢书英:精细化工行业不同子领域的差异巨大,但是有一个特点,中国的精细化工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都是毫无疑问的。

精细化工品往往会注重设备的先进性。我也去看了国外的情况,印度竞争对手的设备都是从中国买的,在设备研发和制造上,中国的公司相对比较强。精细化工行业危险性挺大,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家也做得非常优秀。

精细化工行业还有一个特点,产品是定制化的、非常细分的,客户跟厂商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可预期性较强,不像原油等大宗商品往往供需博弈比较多。

问:你看好的精细化工细分行业是什么?

谢书英:农药和医药中间体。

权益市场的基石

问:你对未来的市场有怎样的看法?

谢书英:这次疫情之后,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竞争力,尤其是很多优秀企业的竞争力非常强。经济的韧性是权益市场的基石,投资中国股市,本质上就是投资中国经济中最好的那部分企业,如果这个趋势没变,往后几年A股市场都是比较不错的。

只是去年和今年市场涨幅比较大,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增加一些,更多是结构性机会。

问:如何提高买基金的体验感?

谢书英:如果你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相信中国这部分优秀的公司,就算在全球舞台上,它们的未来也会越走越好,如果你相信这一点,也相信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就不要特别在意净值的短期波动。较长时间地持有一只基金,可能远比赚一点钱就跑、颠来倒去买卖的收益要好。

问:鹏华基金的投研文化,可以简单描述一下吗?

谢书英:鹏华基金的基金经理都是从研究员起步,内部自我培养为主,外招的基金经理数量比较少,这也是内部沟通交流更加顺畅的原因,因为大家都是同样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风格起步,差异不太大,交流起来有共同语言。

这两年,鹏华基金加大了对基金经理中长期考核力度,考核时间段会从一年、两年、三年的维度看业绩,这对基金经理的成长和投资决策比较好,不会为了非常短期的业绩波动而投入最大的精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