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豔麗 | 文

在採訪過程中,鵬華基金謝書英同時拍攝着視頻,鏡頭前面的她,端莊、落落大方。

她是很典型的科班出身的基金經理,如果在學校裏,她一定是那種學習成績拔羣的女同學,永遠安安靜靜的,同時又非常有主見。

謝書英的投資方法論,是教科書式的、很規矩的:一是公司的基本面;二是估值。

她把投資重心放在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上。簡單來講,謝書英所認爲的競爭優勢就是別人複製不了的東西,如果只要投入金錢和時間,別人就能完全複製出一個“你”來,就不能算競爭優勢。

“我不喜歡買估值特別貴的,在某一段時期流動性非常充裕、市場風險偏好高的時候,高估值的東西會有很好的表現,但是潮漲潮落,高估值的東西往往波動性比較大,尤其是當成長性跟不上估值。海外一些大牛股在高增長階段都享受極高的估值,一旦進入瓶頸期,估值就會產生巨大波動,往往在那個階段投資者很難賺錢。”謝書英稱。

在這一點上,謝書英似乎特別清醒。很明顯,隨市場趨勢而動是一個更容易的選擇,但她不是,達到了上限,她就會選擇賣掉,估值那條準繩一直在她的框架裏。

她權衡估值的方式是通過DCF模型(現金流折現模型),計算較爲合理的位置,再與目前的市值相比,這是經典做法。

與此同時,她並不是一個所謂的“低估值”愛好者,她對成長性、競爭優勢、競爭力的持續性乃至各種財報細節,都是很有要求的,只不過是成長不能脫離估值的束縛。說起左側投資、逆向選股,她的口氣淡淡的,其實很勇敢。

舉個例子,謝書英曾經買入了一家化工企業,當時其所在園區有另外一家公司發生了負面事件,迄今該園區都尚未復產。當時,她第一時間趕去調研,得到的結論是該公司的所有客戶都沒走,甚至一些客戶爲了表示支持而先向公司提供資金。那時候,資本市場反應劇烈,股價幾度跌停,別人都在賣,謝書英卻逆向買了進去,市值已翻倍有餘。

她說,這叫“正確的非共識性的預測”。在其持倉中,這種市場預期差佔據一半位置。

當市場的認知與自己的認知出現差異,比如市場原來尚未意識到這是一家特別好的公司,而後來又發現了它特別好,提前買入,這就是謝書英的投資機會。

在採訪過程中,謝書英難掩對財務報表的重視,其中,最在意的指標莫過於淨資產收益率ROE水平。在她的組合裏,整體ROE水平都比較高。或許,財務報表和ROE水平就是她篩選股票的第一道流程。

謝書英的持倉,粗看一下,是很難定義的,既有傳統行業,也有新興行業。她不拘泥於這些,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醫藥、半導體和消費電子、精細化工、房地產等都有,只要符合她的框架;她也不懼冷門,比如環衛股。

鵬華基金有四朵鏗鏘玫瑰,謝書英就是其中之一。客觀而言,像她這種全市場選股的中生代基金經理,是比較辛苦的,這與投資框架有關,因爲她要儘可能從不同行業中尋找更具有“性價比”的品種,行業分散。

而且她說,世界在發生着很大變化,還是要不斷研究新事物。在採訪結束後,謝書英很雀躍,因爲她馬上要驅車去調研一家餐飲公司,約見管理層,“先看看工廠乾不乾淨”,於是,連午飯也來不及喫,就匆匆而去。

對話謝書英

問:你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謝書英:以基本面爲主導、研究企業價值、純粹自下而上的投資方法論,核心是如何理解行業、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的競爭力。

比如研究公司,看重公司本身的經營模式和競爭力的可持續性,這是公司價值最重要的來源。關於經營模式,關注盈利質量、自由現金流。

在行業層面,週期位置非常重要,一些新興行業處於需求向上的週期,一些傳統行業往往處於下行週期。同時也關注公司所處的週期位置,企業經營團隊、技術儲備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問:能具體舉個例子嗎?

謝書英:有一家消費電子公司的主業是半導體分立器件,相對平穩。去年,它併購了一家美國做手機攝像頭芯片CMOS的公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因爲手機從單攝到雙攝,且像素不斷提升,行業需求處於爆發式增長過程中。與此同時,真正能做到高像素、產品穩定的供給方,全球只有三家公司。

因歷史原因,被收購公司的技術儲備以前並未很好體現。收購之後,其產品儲備逐漸商業化,並進入華爲/OV/小米產業鏈。

當時市場有一些分歧,有些人認爲,只不過是一家三流CMOS公司,但我認爲它一定是一流公司。調研之後,我發現了這家公司的預期差非常大,所以在其市值數百億時就買進去。

先看行業,再看公司,分析其價值,如果與市場所認爲的價值之間,存在非常大的預期差,那就是投資機會。

問:但這家公司你賣得很快?

謝書英:確實股價漲幅比較快,最早市值數百億,直接漲到兩千億,漲得太快了,反映出市場對它的未來極度樂觀,所以我減得相對較早。

我的方式是通過DCF模型計算得出一個比較合理的估值位置。

問:你還是比較在意估值的。

謝書英:我不喜歡買估值特別貴的,在某一段時期流動性非常充裕,市場風險偏好高的時候,高估值的東西會有很好的表現,但是潮漲潮落,高估值的東西往往波動性比較大,尤其當成長性跟不上估值。

海外一些大牛股在高增長階段都享受極高的估值,一旦進入瓶頸期,估值就會產生巨大波動,往往在那個階段投資者很難賺錢。

所以,一是要跟住基本面,到底企業的成長性怎麼樣,二是關注估值的情況。

正確的非共識性的預測

問:從剛剛的回答中,你似乎很喜歡預期差,在過往的的一篇文章中,你把它定義爲“正確的非共識性預測”,並認爲這是對基金經理很大的考驗,如何看待預期差?

謝書英:我是科班出身的基金經理,會看市場對這個公司的認知以及我對這個公司的認知,如果雙方的認知完全相同,安全邊際並不是很高,公司未來的上漲只能取決於越來越多人把估值往上推。

我希望能找到“非共識性的東西”,這種機會往往會帶來戴維斯雙擊,就是大家原來沒覺得它特別好,現在發現它是一家好公司。

當然,我也會買市場認同度較高的公司,估值合理,賺企業盈利增長的錢,也沒問題。

問:有哪一次尋找預期差的過程給你印象是最深的嗎?

謝書英:去年,曾經有一家精細化工公司,當時它所在園區有另外一家公司發生了負面事件。迄今這個園區尚未復產,對當年和今年的盈利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當時,資本市場反應劇烈,股價幾度跌停。我長期研究這家公司,第一時間趕去調研,得到的結論是公司所有客戶都沒走,甚至一些客戶爲了表示支持而向公司提供資金。公司的一系列操作都很正確,很快將重要產品移往其他生產基地,給予客戶及時的跟蹤和反饋,反而通過危機讓客戶認知到公司的經營管理效率和能力。

負面事件發生時點,很多基金都在賣,股價纔會出現那麼大波動。“黑天鵝”事件往往是非常好的投資機會,我當時就買了,效果非常好。

問:你的股票池中的資產佔比,跟市場有共識的部分佔多少,有預期差的部分大概佔多少?

謝書英:大概一半一半。

問:比如房地產行業,市場上相當一部分基金經理認爲這是一個夕陽行業,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爲什麼你還願意選擇這樣的行業?

謝書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也問過自己。我持有地產股的時間相對比較長,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而不是出現斷崖式下滑。在總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公司的縱深空間是非常大的。

我買的地產公司從市場上默默無聞的幾十名開外衝進前十,在江浙滬地區的經營表現非常優秀。一個看起來不是很好的行業,如果能找到很好的公司,我也願意放一部分倉位,總有一天,它的價值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同。

喜歡看報表,也喜歡高ROE

問:我關注到你投資理念的核心是ROE的可持續性,可以詳細講講嗎?

謝書英:我喜歡看報表,ROE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在我的組合裏,整體ROE水平都比較高。相關數據統計,如果投資時間足夠長,投資回報會逐步接近於公司的ROE水平。

所以,我非常在意一個公司未來兩三年的ROE水平是向上還是向下,高ROE的可持續性怎麼樣等等。

杜邦分析裏,ROE的三個來源是資產週轉率、銷售淨利率和槓桿率三個指標構成。我喜歡前兩項突出的公司,比如資產週轉率非常高、輕資產、運營效率高的公司,或者產品附加值和利潤率非常高、成本較低而售價很高的公司。

最後一個指標,槓桿率很高的公司往往在宏觀經濟波動時也會出現較大的波動。

問:ROE是關注絕對值、還是趨勢邊際變化?

謝書英:都會看,ROE絕對值反映出公司的經營狀態,也要看未來兩三年,ROE是否能夠提升。

舉個例子,一家做手機蓋板玻璃的公司,早年它的ROE水平只有個位數,重資產、設備佔比高、資產週轉率並不是很好。近年,因其技術積累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市佔率穩步往上走,甚至出現了一款獨供的機型,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全年ROE已超過10個點,今明年ROE水平會繼續提升。公司的競爭力逐步反映在報表上,最好的投資機會點就出現了。

問:你的選股框架是怎麼一步一步把不同公司選出來的?

謝書英:最核心的是看報表,看公司過往情況,看ROE水平是否滿足我的要求,然後再看行業和公司自身經營週期,以及拆解ROE的根本來源是什麼、未來幾年會怎樣。

競爭力的可持續性

問:過去哪一段經歷對投資理念的形成有重大影響?

謝書英:2018年市場行情艱難,整個宏觀經濟也比較低迷。那一年,我完善了投資框架,更在意企業經營模式本質上的韌勁、抵禦宏觀經濟風險的能力、自身現金流的改善等,這一類企業未來成功的概率更大。

今年的疫情,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很多行業龍頭短暫受損,而中小或者較弱的競爭對手直接“死”掉。疫情之後,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龍頭集中。

所以,投資重心放在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上,這也是我發行新基金的初衷。

問:你的投資框架對於競爭力和競爭優勢比較關注,如何看待一個公司的護城河?

謝書英:一,對製造業而言,核心競爭優勢是成本比別人低,這樣纔有超額利潤,當行業整體虧損時,你可能還有盈利。

二,差異化帶來的競爭優勢,你提供的產品別人提供不了,這一點在精細化工品、醫藥和消費行業比較明顯。

三,互聯網平臺的規模效應,平臺越來越大,客戶粘性越來越強。

簡單來講,我理解的競爭優勢是別人複製不了的東西,如果只要投入金錢和時間,別人就能完全複製出一個“你”來,就不能算競爭優勢。

問:如何與企業家溝通?

謝書英:聽其言只是一方面,2015年大牛市,很多人跟着董事長炒股票,結果虧了很多錢,因爲企業家往往是樂觀的,一定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集合一羣人跟着他向前走。

觀其行更重要,行業往往有周期的波動。我喜歡看報表,行業週期下行時,你的報表到底體現出什麼樣的質量?行業非常差時,你是逆勢擴張還是收縮?

所以,見企業家當然有必要,但最重要的依據還是看公司過往的競爭力未來能不能持續。

財務模型愛好者

問:如何界定成長和價值?

謝書英:在我看來,本質上是一回事。

我喜歡拿DCF模型分析。企業價值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回報率高於貼現率,這樣纔是時間的朋友。如果公司成長增速較慢,但成長質量非常高、高ROE,貼現價值也會很好看。如果公司成長性非常好,但ROE沒那麼高,可能貼現也沒有很厲害。

我看的是綜合結果,未必一定買成長或買價值。

問:你曾經談過市場估值體系的變化。

謝書英:過去兩三年,市場的估值體系就是從PE,經過PEG到DCF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非常長的時間。

市場最艱難的時候,大家往往會按PB去看公司,假設公司可能要破產了,把這個公司清算能值多少錢。當市場逐步好起來,通常就會按PE去看。如果熱度更好,一般就會按照PEG,就是用PE除以未來一段時間可預見的增長速度。再往後如果更樂觀一些,大家會按DCF貼現模型來做,因爲貼現模型的假設相對更多一些。(PB:市淨率;PE:市盈率;PEG=PE/Growth)

不同的估值方法都有優缺點,但假設我們用越來越多的估值方式去衡量一個企業,實際上泡沫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逐步累積,所以基金經理在什麼時點對組合進行怎樣的調整,都是需要去考慮的。

問:什麼時候減倉?

謝書英:看一個公司用模型計算的價值與現有價值之間的差異,如果泡沫非常大,就考慮減倉。

當前市場環境下,整體市場估值水平並未出現極端情況,所以我倉位保持較高,只是結構上的調整,令組合的風險收益比處於更好的狀態。

問:歷史上,在2011年這種行情下,有基金經理根據模型選不出來股票了,十隻都沒配滿。假如發生選不出來的情況,你會怎麼處理?

謝書英:實在選不出來就只能降低倉位了,但發生的概率並不是特別大,因爲我覆蓋行業多,總能在不同行業之間尋找到一些標的是市場認知不足的部分,至少現階段我沒有看到這樣的風險。

既有傳統行業,也有新興行業

問:觀察你的持倉發現一個特點,既有傳統行業持倉,也有新興行業持倉,這是怎麼做到的?

謝書英:全市場選股,不會刻意看傳統行業或新興行業。

問:這兩類資產有評價標準上的不同嗎?

謝書英:每一個公司還是看未來兩三年的ROE水平是否能夠實現趨勢性向上,或者成長的確定性是不是很強。其實絕大部分行業都可以以DCF模型衡量,算出一個終值,與目前的市值相比,如果空間非常大,就買入,如果已非常接近甚至倒掛,就賣出。

問:你目前看好哪些行業?

謝書英:新興板塊中,看好光伏、風電等,平價時代,需求會穩定、持續存在。偏傳統板塊中,當前時點的可選消費品板塊的性價比非常高,因疫情,必選消費品估值溢價率比較高了,相反可選消費品的市場擔憂較多。

此外,我看好需求持續、成長性相對較好、企業自身優勢比較強的板塊,比如環衛。

問:能否結合某隻環衛股來描述一下?

謝書英:環衛行業最早都是政府承接,隨着政府管理更公開、透明化,這部分市場逐漸被讓渡出來,使得做環衛運營服務的企業成長空間打開了,今年有一些特別大的單子逐步釋放出來。這個行業非常不錯,輕資產、ROE和現金流都非常好,上市公司從去年開始才陸續出現。我喜歡一個行業需求有較大空間,同時集中度是能提升的。

我願意投資的是一家民營企業,有很強的項目運營管理能力。此外,整個報表非常嚴格,包括各種計提和費用確認都做得很紮實,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問:可以談一下精細化工行業嗎?

謝書英:精細化工行業不同子領域的差異巨大,但是有一個特點,中國的精細化工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都是毫無疑問的。

精細化工品往往會注重設備的先進性。我也去看了國外的情況,印度競爭對手的設備都是從中國買的,在設備研發和製造上,中國的公司相對比較強。精細化工行業危險性挺大,在這一點上,中國的企業家也做得非常優秀。

精細化工行業還有一個特點,產品是定製化的、非常細分的,客戶跟廠商之間的關係相對比較穩定,可預期性較強,不像原油等大宗商品往往供需博弈比較多。

問:你看好的精細化工細分行業是什麼?

謝書英:農藥和醫藥中間體。

權益市場的基石

問:你對未來的市場有怎樣的看法?

謝書英:這次疫情之後,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競爭力,尤其是很多優秀企業的競爭力非常強。經濟的韌性是權益市場的基石,投資中國股市,本質上就是投資中國經濟中最好的那部分企業,如果這個趨勢沒變,往後幾年A股市場都是比較不錯的。

只是去年和今年市場漲幅比較大,市場的波動可能會增加一些,更多是結構性機會。

問:如何提高買基金的體驗感?

謝書英:如果你相信中國經濟的韌性、相信中國這部分優秀的公司,就算在全球舞臺上,它們的未來也會越走越好,如果你相信這一點,也相信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就不要特別在意淨值的短期波動。較長時間地持有一隻基金,可能遠比賺一點錢就跑、顛來倒去買賣的收益要好。

問:鵬華基金的投研文化,可以簡單描述一下嗎?

謝書英:鵬華基金的基金經理都是從研究員起步,內部自我培養爲主,外招的基金經理數量比較少,這也是內部溝通交流更加順暢的原因,因爲大家都是同樣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風格起步,差異不太大,交流起來有共同語言。

這兩年,鵬華基金加大了對基金經理中長期考覈力度,考覈時間段會從一年、兩年、三年的維度看業績,這對基金經理的成長和投資決策比較好,不會爲了非常短期的業績波動而投入最大的精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