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編者按

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寧波市委關於深入實施人才和創新“栽樹工程”,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的決定》,其中,打造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是六大新部署中的一項重點任務。圍繞此項重點任務,市工業和智能經濟研究院(市智慧城市規劃標準發展研究院)開展了專題研究,基於對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的內涵理解,提出寧波加快打造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的思路建議,並重點聚焦數字經濟、5G+工業互聯網、工業數據價值挖掘等若干細分維度,梳理寧波的現實基礎與存在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發展舉措。

高標準實施“一號工程”推進數字經濟三年倍增

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浙江省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提出,要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全力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搶佔數字經濟競爭制高點。近年來,我市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條主線,持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和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但由於我市數字經濟基礎相對薄弱、龍頭企業帶動輻射缺失、數字經濟人才的虹吸效應、產業發展的馬太效應、部分企業因規模和結構不能列入國民經濟統計等原因,和深圳、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成爲我市短板。2019年,寧波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676億元,同比增長14.8%,佔GDP比重爲5.64%;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795億元,增長15.1%,佔全市GDP比重近1/4(24.69%);深圳數字經濟產業規模爲27828.6億元,居全國首位,增加值爲1597億元,同比增長18%。寧波和杭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數字經濟規模差距很大。

後疫情時期,寧波把握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經濟復甦重要窗口期的政策機遇,迎難而上,高標準實施“一號工程”,突破發展瓶頸,實現數字經濟三年倍增尤爲迫切。要以浙江省全力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爲契機,落實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提升戰略高度,深入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雙輪驅動戰略,聚焦工業互聯網、平臺經濟、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港航貿易、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謀劃建設特色鮮明的數字經濟產業體系,大力創建中國特色軟件名城,推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集聚區、製造業數字化產業集聚區、商貿數字化產業集聚區建設,將寧波建設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一是壓實工作責任,實現效率倍增

強化頂層謀劃,提升思想認識,建議加快制定出臺“深入實施‘一號工程’,推進數字經濟三年倍增”相關政策文件,強化全市數字經濟的頂層設計,積極謀劃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強化寧波市數字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加強區縣(市)、市級部門、管委會的溝通和協調,以更高標準、更硬作風、更實行動推進“一號工程”,全市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工作落到實處,實現效率倍增。

二是壯大創新載體,實現能力倍增

按照《中共寧波市委關於深入實施人才和創新“栽樹工程”,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的決定》提出打造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的重要使命,打造優勢領域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要求,強化甬江科創大走廊、甬江實驗室、阿里寧波中心、華爲鯤鵬生態產業園等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引進,推進產業園區、創新平臺、服務平臺等創新載體建設,優化產業生態,實現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及核心產業規模倍增。

三是開展精準引培,實現能級倍增

通過大力實施領軍企業“雄鷹計劃”、上市企業“鳳凰行動”、中小微企業“雛鷹計劃”等方式,鼓勵領軍企業實施平臺化發展戰略,扶持企業開展資本運作、跨境投資和企業併購,提升綜合實力。積極構建數字經濟智能產業地圖平臺,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渠道,實施精準招商,着力引進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

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實現氛圍倍增

強化數字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整合財稅、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的扶持政策舉措,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資源要素向寧波集聚。

加快“5G+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5G作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開啓了萬物互聯的數字化新時代和科技競爭、產業競爭的新賽道。寧波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積極佈局,搶抓先機,聯合行業巨頭啓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着力用新技術、新場景發展自主可控的5G+工業互聯網產業。

目前我市已圍繞紡織服裝、汽車汽配、智能家電、高端裝備、能源石化等多個行業領域開展“5G+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打造了5G+AGV、5G+遠程協助、5G+機器視覺等一批具有典型示範效應的應用場景,爲推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羣發展提供新動力。同時,我市“5G+工業互聯網”也存在着諸如工業互聯網的集成能力不足、垂直行業平臺的開發與應用有難度、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高端要素缺乏等問題。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面對存在的不足和短板,要主動順勢而爲、求新求變,加快“5G+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

一是要加強“5G+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能力建設

結合5G獨立組網,開展新型網絡關鍵技術的攻關、研發和應用,升級改造工業企業內外網。加快5G獨立組網的基礎網絡建設,構建低時延、高帶寬、廣覆蓋的5G網絡,率先在重點產業園區、工業龍頭企業區域實現5G網絡連續覆蓋。加快工業企業內網改造,支持龍頭製造企業、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企業內網絡測試環境和測試牀,開展面向工業互聯網的5G網絡技術試驗。推動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寧波二級節點與國家頂級節點互聯互通、上線運行,實現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在製造業領域各環節的創新應用。加快構建安全保障,建立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體系,推動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標準體系向工業領域延伸。

二是要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

推動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寧波阿里中心等創新載體開展深度合作,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基礎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包括面向操作系統、標識解析、安全集成等領域的技術性基礎平臺和麪向測試驗證、沉浸式體驗、培訓推廣、孵化對接等內容的服務性基礎平臺。聚焦寧波重點行業、塊狀經濟,深耕垂直領域,培育認定一批市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一批爲行業內企業提供基礎平臺服務、系統解決方案和集成技術支撐的工業互聯網示範項目。支持龍頭企業圍繞上下游產業鏈生態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構建產業鏈協同創新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網絡化共享、智慧化協作的“外鏈”,帶動中小企業製造資源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全面對接。

三是加快拓展融合與應用推廣

推動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和運營優化等軟件上雲,引導我市中小企業核心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實現中小企業在生產、營銷、採購等環節的多方協同及智能化管理。推動企業上雲向深度用雲發展。鼓勵各類開發者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一批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一批應用價值高、帶動力強的行業通用工業APP,一批普適性強、複用率高的基礎共性工業APP。拓展“5G+工業互聯網”行業試點。進一步深化在能源化工、電子信息製造、儀器儀表、新材料等重點行業領域應用,聚焦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物流倉儲、運維服務等重點環節,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建設。

四是積極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

推動融合產品研發應用,加快工業5G通用網關、可信5G邊緣計算網關等通信設備的研發和應用,鼓勵企業積極開展AGV、機器視覺等領域5G模組試用和商用進程,推進工業領域5G網絡切片標準制定和工業數據採集等方向技術的突破應用。支持智能製造工程服務公司、通信運營商、智能通用模塊製造商等,爲工業企業“5G+工業互聯網”應用提供技術集成與系統集成服務,鼓勵引導優勢資源聯合創建系統解決方案總集成商,推進集成商從提供網絡運營向提供企業內外網整體升級改造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從提供軟件研發向提供系統整體解決方案轉變。依託高新區鯤鵬產業生態園建設,打造寧波鯤鵬創新中心,構建立足寧波,面向全國、全場景的鯤鵬計算信息產業創新高地。積極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對接國內外優勢資源,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建設。

打造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的內涵與抓手

一、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的內涵理解

寧波所要打造的“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不同於製造業產業集羣,是一個城域的概念,是寧波城市主要功能定位之一,其基本內涵是:以先進製造業體系爲核心,以智能化、高端化爲導向,以具有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爲目標,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成長活力迸發、科技成果轉化高效、行業智能化程度高、質量品牌效益強的世界級先進產業集羣、國際領先的智能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和全球製造業優質資源要素集聚的重要節點城市。

具體而言,其內涵包含四個層次:一是製造,是發展基礎與核心載體。製造業是寧波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未來,寧波仍然必須堅持以製造業爲核心,延續並放大自身特色,建立與國際化定位相匹配的有機產業體系。二是智能,是必然要求與關鍵路徑。智能化是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包括兩個層面:智能產業化,即將智能技術落地到產品及服務,形成規模化的先導產業;產業智能化,即應用智能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業發展質效。三是新高地,是空間格局與功能定位。新高地要求寧波必須突出重圍,在空間上形成產業鏈要素、創新鏈要素有效彙集的新興集聚區;在功能定位上對高端創新資源具備突出的統籌與配置能力,並對周邊區域形成一定輻射作用。四是國際,是戰略佈局與競爭目標。國際化是寧波發展製造業必須具備的戰略視野,深刻辨析當前國際形勢中的“危”與“機”,堅持走全球化下產業鏈耦合發展之路,主動參與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基於內涵剖析,我們認爲,“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應具備六大特徵:具有規模效應的先進產業、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產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具有強勁韌性的產業鏈條、具有世界前列的創新水平、具有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二、打造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的核心抓手

寧波要打造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可將協同推進“兩城三區一林”建設作爲核心抓手:

1、打造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之城。積極構建從高成長、創新型、科技型、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的單項冠軍培育梯隊,實施“關鍵核心技術-產品-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羣”和“關鍵核心技術-材料-零件-部件-整機-系統集成”的全鏈條培育路徑。將擦亮、打響寧波“單項冠軍之城”金名片,作爲全方位提升寧波製造業影響力和美譽度的關鍵抓手。

2、創建世界知名製造業品牌之城。重點推動“集羣品牌-行業品牌-企業品牌”三位一體聯動發展,構建完善製造業品牌鏈。緊密圍繞“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羣建設,着力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智能製造等領域的質量管理水平及標準創新能力。以品牌建設爲抓手,在全球化競閤中找準定位,立足國內大循環謀篇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3、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健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接續支持機制,實施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專項行動,開展新技術新產品場景應用示範工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行動,加快建設科技大市場2.0版,推進與長三角地區技術市場融通發展。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優化提升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培育壯大技術經紀人隊伍。

4、爭創全國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區。重點推進鯤鵬產業園、集成電路“一基地三園區”、寧波軟件園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平臺建設。全面推進智能製造能級提升,實施新一輪智能化技術大改造,推進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和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智能製造工程服務商。加快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

5、構建世界級細分產業集聚區。聚焦推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羣建設,重點推進汽車零部件、綠色石化、磁性材料等國家級先進產業集羣建設。重點打造十大標誌性產業鏈,着力打造化工新材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10條標誌性產業鏈。高起點規劃建設寧波前灣新區、甬江科創大走廊、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高能級產業戰略平臺。

6、培育“科技企業創新森林”。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創新企業梯隊。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引導和鼓勵企業主攻行業細分領域,向“專精特新”發展。發展壯大“獨角獸”企業,分類建立獨角獸、準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三個培育庫,實行動態跟蹤服務。

進一步挖掘寧波工業數據價值

隨着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快速發展應用,工業數據從製造過程中的副產品逐漸轉變爲備受矚目的戰略資源,對製造業的生產方式、運行模式等產生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寧波作爲製造強市,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加快建設“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羣,高度重視企業智能化升級改造,推動工業數據共享應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爲此,要進一步挖掘寧波工業數據價值,充分釋放工業數據資源紅利。

一是推進工業數據高質量匯聚,加快數據資源化

加快摸清寧波工業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針對短板和不足,優先推動提升重點產業、重點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促進企業加快採集匯聚融合工業數據。支持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升級優化企業信息系統,推動研發、生產、經營、運維等全流程的數據採集。支持企業建設大數據平臺,構建城市“工業大腦”,加快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和匯聚。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和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匯聚融合製造業產業鏈數據,形成完整貫通的數據鏈。

二是培育工業數據驅動新模式,推動數據深度應用

加快工業大數據在產品創新、產品故障診斷預測、供應鏈分析優化、產品質量管理分析等方面的創新應用。支持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用戶精準畫像,促進用戶數據與製造流程數據的貫通,實現面向用戶需求的定製化生產。大力發展敏捷供應鏈、共享製造等新模式,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組織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工業大數據應用試點示範,支持“246”行業企業探索各具特色的數據應用模式,遴選重點企業數據應用標杆,推廣典型應用。

三是建設工業數據交易平臺,探索開展數據交易

鼓勵建設寧波工業數據交易平臺,結合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探索性開展權屬清晰、安全可控的工業數據交易活動。出臺鼓勵政策引導工業企業通過交易平臺購買數據,出售企業大數據產品和增值服務,讓更多的企業機構參與到大數據交易中來,促進大數據資源的流通和價值挖掘。加快出臺數據交易管理辦法,界定各數據交易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健全數據分級分類機制,完善數據清洗規範,界定數據交易範圍,建立符合市場規律和法治要求的交易規則。

四是加快數據權益立法,明確工業數據確權制度

數據產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數據歸誰所有、數據由誰使用以及數據收益歸誰。數據確權是數據共享、數據交易、數據資產評估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建議國家或授權地方加快工業數據權益立法探索,界定工業數據權屬,加強權益保護,構建起一個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工業數據“所有權”制度。

編輯:杜寅糾錯:[email protected]

來源:中國寧波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