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庫”寫成“國富”、“孝文帝”寫成“考文帝”......文憑試暴露香港考生歷史基礎弱)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考試及評覈局(考評局)出版2020年中學文憑試的《試題專輯》,分科介紹學生在答題及掌握相關科目的情況。香港學生普遍存在文言文和歷史基礎薄弱的情況。

中學文憑試也被稱爲“香港高考”,是香港考評局舉辦的一項綜合類型的評估考試,核心科目包括中國語文、英語、數學和通識教育。據香港《東方日報》5日報道,《試題專輯》發現考生在中文科方面存在多個問題,如錯別字很多,把“宗旨”寫成“忠旨”、“壘”誤寫成“迭”。考評局4日上傳“考生表現示例”,其中一名考生以男女感情作爲“微笑以對”的例子,勸說情場失意的人告別沉淪,卻因寫錯別字而鬧出笑話。他寫道,“微笑地面對才能更積極地活在當下,明白到勉強並不會帶來幸福,逍遙地過着你的下半身(下半生)”。在“寫作能力”方面,考生大多會引經據典。考試報告稱,這屆雖稍有進步,名言名句能自然地融入文章,但有考生卻堆砌例子或舉例不當,甚至誤把蘇軾、歐陽修當成李白、杜甫。

資深中文科老師王美琪稱,只要考生立意、選材、行文措辭均屬上品,“少少錯字亦瑕不掩瑜”,不會因此失分。她說,考生受限於人生歷練不夠豐富,應該多閱讀來增進知識,纔能有所啓發;引用名人名句也不應胡亂堆砌,宜從生活入手,審慎選材。

在備受關注的歷史科,部分考生混淆史實、張冠李戴。其中一道選答題要求考生闡述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撰寫《史記》的背景與特色,結果有考生誤認爲指的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在一道關於晚清婦女參與革命運動的題目中,部分考生“時空錯亂”,錯誤地以抗戰時期的宋氏三姊妹爲例。與此同時,部分考生的歷史概念很模糊,比如上述涉及婦女史的題目,考生大多提及革命烈士秋瑾,但有人錯稱她1911年在黃花崗就義,實際她早在1907年就已犧牲。另一題目要求考生論述何啓(香港第一位獲封爲爵士的華人,是著名醫生、大律師、商人和政治家)對香港社會發展、清末改革與革命運動的貢獻,有考生誤以爲啓德機場是何啓建立。在必答題部分,還有考生誤把中國抗戰與日本勸降的宣傳品錯解爲“國共關係”。考生在歷史科的錯別字也鬧出笑話,有人把“國庫”寫成“國富”、“無爲而治”寫成“無謂而治”,“孝文帝”寫成“考文帝”,令人啼笑皆非。

此外,歷史科題目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爲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引起質疑,更被批評爲“賣國試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批評其設計、數據選取和題目之間的配合均不理想,考評局隨後宣佈取消該試題。

netease 本文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化成雨_NBJ111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