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表示: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具备了模仿的能力,而孩子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就是父母。

执笔:杨十一

编辑:杨十一

定稿:欧阳比文

在很多人眼里父亲都是沉默的,他们不会像母亲一样,在你身旁温柔地叮嘱,也不能像母亲一样,及时洞察你的所有情绪。

比起言语,父爱更多的是行动,父爱是那把“偏心”的伞,只撑在孩子的一边;父爱也是那副宽大有力的肩膀,只为让孩子看得更远。

奶爸11月赤脚下水,只因孩子一个举动

就在前天,江苏的顾先生带着2岁多的儿子,在小区的池塘边玩耍,谁知孩子一不小心将玻璃瓶摔碎在池塘中。

奶爸看见后,并没有转身离开,反而脱掉鞋袜,光脚下水挨个捞起碎成块的玻璃,顾先生的儿子则在一旁看呆。

顾先生说:“池塘边经常有小朋友来玩,而且还会有保洁人员定期清理树叶,可能会划伤到打扫的人员,所以必须捡起来。”

除此之外,顾先生更想给儿子做一个榜样,即使不是故意的,也要学会承担责任。

奶爸的举动得到了全网点赞,就连央视新闻都点名表扬了,这位“暖心”的奶爸。

网友更是连连夸赞,谁说父爱没有母爱深,这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有这样的家长,孩子未来可期”。

父母是孩子的“终生老师”

北大一位教授曾经说过:家长是一种职业,父母是孩子的终生老师。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言传,而是身教。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是没有规则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错误,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受到约束。

正人先正己,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家长应该通过行动来告诉孩子,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底线?

只言传不身教,孩子会怎样?

一些父母,只用“嘴”告诉孩子该如何做,而在行动上却做着相反的动作。这种“矛盾”的做法,不会让孩子信服。

很多家长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的时候,自己手里却正在拿着手机刷短视频。相信我,你的督促并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孩子甚至会生出反抗的情绪。

还有些孩子比较偏激,他们会因为父母的言行不一,对父母产生失望感,丧失对父母的信任,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做到言传身教,只需3步

美国神经科学教授约翰·梅迪纳指出:父母在育儿时,应该做到反思和回顾。

1)孩子的行为

首先,我们可以把孩子的行为记录下来,尤其是那些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一一总结,并记录下来。

2)父母的行为

其次,我们要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表现,自己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是不妥的,并指出我们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做。

3)经常示范

最后,经常向孩子展示那些,我们想给孩子看到的,通过行为示范,让孩子模仿学习。

孩子犯错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1)允许孩子犯错

尹建莉曾说:孩子的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

父母一定要允许孩子犯错,当孩子犯错后,不要过于苛责孩子,试着宽容一些,尤其是那些孩子不是故意犯的错误。

像这个2岁多的小男孩,你能说他是故意把玻璃瓶摔到水里的吗?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的处理方法。

2)指出孩子的错误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小,总是把错误往自己或者其他人身上揽,最常见的就是,当孩子摔倒后,妈妈对孩子说,“是地太坏了,地把你弄倒了”。

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我们应该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意识到他们哪做错了。

3)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最后,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错误都是有代价的,当你犯错以后,你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糖果妈妈今日话题:你会对孩子言传身教吗?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的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