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具備了模仿的能力,而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就是父母。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在很多人眼裏父親都是沉默的,他們不會像母親一樣,在你身旁溫柔地叮囑,也不能像母親一樣,及時洞察你的所有情緒。

比起言語,父愛更多的是行動,父愛是那把“偏心”的傘,只撐在孩子的一邊;父愛也是那副寬大有力的肩膀,只爲讓孩子看得更遠。

奶爸11月赤腳下水,只因孩子一個舉動

就在前天,江蘇的顧先生帶着2歲多的兒子,在小區的池塘邊玩耍,誰知孩子一不小心將玻璃瓶摔碎在池塘中。

奶爸看見後,並沒有轉身離開,反而脫掉鞋襪,光腳下水挨個撈起碎成塊的玻璃,顧先生的兒子則在一旁看呆。

顧先生說:“池塘邊經常有小朋友來玩,而且還會有保潔人員定期清理樹葉,可能會劃傷到打掃的人員,所以必須撿起來。”

除此之外,顧先生更想給兒子做一個榜樣,即使不是故意的,也要學會承擔責任。

奶爸的舉動得到了全網點贊,就連央視新聞都點名表揚了,這位“暖心”的奶爸。

網友更是連連誇讚,誰說父愛沒有母愛深,這纔是真正的“言傳身教”,“有這樣的家長,孩子未來可期”。

父母是孩子的“終生老師”

北大一位教授曾經說過:家長是一種職業,父母是孩子的終生老師。

我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言傳,而是身教。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世界是沒有規則的,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錯誤,更不清楚自己爲什麼要受到約束。

正人先正己,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家長應該通過行動來告訴孩子,什麼是不能做的?什麼是底線?

只言傳不身教,孩子會怎樣?

一些父母,只用“嘴”告訴孩子該如何做,而在行動上卻做着相反的動作。這種“矛盾”的做法,不會讓孩子信服。

很多家長對孩子說,要好好學習的時候,自己手裏卻正在拿着手機刷短視頻。相信我,你的督促並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孩子甚至會生出反抗的情緒。

還有些孩子比較偏激,他們會因爲父母的言行不一,對父母產生失望感,喪失對父母的信任,影響親子關係的和諧。

做到言傳身教,只需3步

美國神經科學教授約翰·梅迪納指出:父母在育兒時,應該做到反思和回顧。

1)孩子的行爲

首先,我們可以把孩子的行爲記錄下來,尤其是那些錯誤的行爲,我們應該一一總結,並記錄下來。

2)父母的行爲

其次,我們要回想一下,自己當時的表現,自己那些做法是正確的,那些是不妥的,並指出我們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應該如何做。

3)經常示範

最後,經常向孩子展示那些,我們想給孩子看到的,通過行爲示範,讓孩子模仿學習。

孩子犯錯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1)允許孩子犯錯

尹建莉曾說: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當孩子犯錯後,不要過於苛責孩子,試着寬容一些,尤其是那些孩子不是故意犯的錯誤。

像這個2歲多的小男孩,你能說他是故意把玻璃瓶摔到水裏的嗎?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的處理方法。

2)指出孩子的錯誤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太小,總是把錯誤往自己或者其他人身上攬,最常見的就是,當孩子摔倒後,媽媽對孩子說,“是地太壞了,地把你弄倒了”。

這樣的做法非常不利於孩子成長,我們應該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意識到他們哪做錯了。

3)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最後,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錯誤都是有代價的,當你犯錯以後,你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糖果媽媽今日話題:你會對孩子言傳身教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爲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