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 影視劇形象

在明朝時期,曾經發生幾件大事,比如"土木之變"、"萬曆三大徵"等等,而中國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海上航行——"鄭和下西洋",也是發生在明朝。它加強了中國與海外國家的聯繫,更是對文化。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鄭和在這次"旅途"中,展現出了的外交才能,軍事謀略等可貴品質,更是令人敬佩與尊重。而衆所周知,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帶了許多船隻和船員,然而這些船員裏沒有一位少女,反而帶了一船的老嫗和幾名接生婆,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1371年,鄭和出生於雲南昆陽的一家小村莊裏,原名馬和,後來被朱元璋賜了"鄭"姓,才改名爲鄭和。鄭和的祖父和父親都極具冒險精神,都曾經奔赴過千里,去覲見麥加,因此深受當地百姓的尊重。鄭和的母親溫氏十分賢良淑惠,對他們4個孩子向來一視同仁。

鄭和 影視劇形象

鄭和身爲幼子,自然受盡了家裏人的寵愛,日子過得無憂無慮。然而好景不長,1381年,朱元璋爲了徹底剿滅隱藏在雲南的元朝勢力,派傅友德、藍玉等人率軍,發起了戰爭,史稱"明平雲南之戰",年僅11歲的鄭和,不幸被藍玉俘虜後,成爲了太監。

1384年,傅友德、藍玉班師回朝,鄭和便隨着明軍一起到了南京,進了宮服役。1385年,傅友德、藍玉又被派去鎮守北平府。鄭和便又隨着他們去往了北平,這時,燕王朱棣見他機敏、伶俐,便把他調到了自己的府裏,並精心培養了一番。

因爲鄭和本就天資聰慧,學東西很快,不出幾年,就成爲了知識非常淵博之人。所以朱棣經常把他帶在身邊,還時不時地誇讚他兩句,鄭和感激對方的知遇之恩,十分忠心。而因爲朱元璋逝世後,建文帝即位,他爲了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裏,便實行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

朱棣 影視劇形象

彼時身爲藩王的燕王朱棣,首當其衝的被當成了"活靶子"。朱棣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他於1399年起兵反抗,一直向南方逼近,史稱"靖難之役"。而有學者推測鄭和應該是,在這次戰役中的鄭村壩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才被朱棣賜了"鄭"姓。

1402年,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取得了勝利,在南京登基。1404年,朱棣在論功行賞的時候,鄭和被賜了"鄭"姓,並且升遷爲內官監太監——主要掌管木、石、土、婚禮、火藥還有米鹽庫、營運庫、冰窖等等部門。

明代的宦官被詳細分爲了十二監,四司,八局,分別爲:司禮監、內官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衣監等等。其中"十二監"的地位要比其他職位高一些,掌印者屬於正四品,根據職責分工的不同,十二監的地位也有着細小的差距。

朱棣 影視劇形象

在明代,可以負責管理工人的內監管是最重要的職位,地位頗高,因此升爲內監管的鄭和,已經相當於太監總管,權力頗高。至於爲什麼朱棣會派鄭和前去下西洋,其實有多個方面的考慮:一來,鄭和從少年時期就跟隨着朱棣奔東走西,朱棣對他有足夠的瞭解與信任。

再來,鄭和經過了朱棣這麼多年的精心培養,無論是琴棋書畫都樣樣精通,而他更是跟隨着朱棣征戰四方,有勇有謀,對軍事也有着自己的獨特見地,是一位文韜武略都頗爲出色的罕見人才。最爲關鍵的一點,鄭和在後宮裏耳濡目染了這麼多年。

早就學會了長袖善舞,八面玲瓏的本事,而在"下西洋"的時候,少不了會途經一些國家,進行一番外交活動,因此,鄭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1405年,鄭和首次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然後到達福州太平港,正式開始了長達28年的"旅途"。

鄭和下西洋

明初的外交理念與元朝有着明顯的不同,明太祖秉持着"不侵佔"的態度,積極主動的發展與周邊國家的聯繫。而到了朱棣這一代,更是想要與其他國家建立起緊密聯繫,在派鄭和下西洋之前,他就派尹慶出使了古裏、爪哇、蘇門答臘等國。

又因爲朱元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得農業經濟得以恢復,手工業也有了明顯的發展,其他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高。而且在元末的時候,江南一帶已經有了海船製造業,到了明初,發展得更加成熟。這對鄭和"下西洋"都提供了充足的準備。

於是,鄭和自1405年起首次開始了航行,一直到1433年結束,一共進行了7次航行,遠航至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總共拜訪了30多個多家和地區,其中包括了爪哇、蘇門答臘、彭亨、暹羅等地,最遠的一次航行甚至到了東非、紅海地區。

鄭和下西洋

這長達28年的航行,不但是中國古代史上絕無僅有的,也是15世紀末歐洲"地理大發現"航行前,世界歷史上最獨特的一次海上航行。這裏的"地理大發現"指的是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各國家出現了許多冒險者,航行在世界各角落的海洋上。

在這些遠途的航行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沒被歐洲發現的國家與地區,也是在這一時期,歐洲浮現了許多著名航海家,像是託弗·哥倫布、達·伽馬等等。然而在"地理大發現"誕生的90多年前,鄭和就已經下了西洋,可見當時的中國是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是率領了40多艘海船,2萬多名船員隨行,其中包括士兵1萬多名,僕人、老嫗、醫生上百名,還有幾位接生婆。規模十分龐大,每次回朝的盛況更是引得無數百姓前來圍觀,但實際上,這些隨行人員裏沒有一位少女,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鄭和 影視劇形象

這就不得不說鄭和的高明之處了,要知道所謂的"舟車勞頓",古代的交通工具並不發達,人們光是走陸路去附近的城市,有時都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更不要說在海上"居無定所"的漂泊了。這時間一長,連身強體壯的年輕人都受不了,更別說那些嬌滴滴的小姑娘了。

若是這些小姑娘真的跟隨着鄭和一起下西洋,一旦身體喫不消了怎麼辦?又不能丟下不管,但是停下休整,就拖慢了整個航線的路程,估計到時候就不是歷時28年,而是30多年了。因此,出於對身體素質的考慮,鄭和並沒有帶少女隨行,連婢女都沒有一個。

再來,鄭和是害怕帶少女一同航行,會引起不良的風氣。畢竟航海路程,大部分時間都面對着的都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十分枯燥乏味。而如果船上有一些妙齡少女和青年才俊,這一來二去看上彼此了怎麼辦?鄭和率領了40多艘船,可不是每艘船都管得過來的。

老嫗 影視劇形象

如此一來,本身是爲了與周圍國家建立良好聯繫的"下西洋",就成了靚女俊男們的"蜜月旅行",這可怎麼行?因此鄭和爲了良好風氣的形成,自然不會帶少女上船。而他之所以帶老嫗和接生婆上船,是因爲老嫗普遍爲中年婦女,比少女更能喫苦。

最關鍵的是,每次出海時間總是很長,這期間官員們、士兵們、雜役們等人的衣服,大多都會有破損。而老嫗擁有着多年的縫補經驗,縫補起來是又快又結實,這些衣物完全可以交給她們處理。

至於接生婆,是因爲朱棣曾經下令,讓鄭和向其他國家展現一下,大明朝的強大之處。而彼時中國的醫術,最爲被世人讚歎,於是鄭和便帶了一些醫生和接生婆,目的就是爲了向途經的國家,展示一下當時中國擁有的強大醫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