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新聞局副局長壽小麗主持吹風會,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先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梁濤先生,介紹金融機構合理讓利落實進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吹風會的還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先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先生。

劉福壽在回答中國新聞社記者關於銀保監會在新冠疫情以及當前經濟形勢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成效等問題時指出,近年來銀保監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金融委靠前指揮下,針對銀行業保險業面臨的金融風險,採取多方面的措施,取得積極的成果。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效,爲有效應對疫情衝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自2017年起,集中整治不規範的同業理財和表外業務,到目前,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峯值壓降約20萬億元,一些國際組織和專業機構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中國降低影子銀行風險從根本上維護了金融體系的穩定。

二是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三季度末,商業銀行境內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爲80.2%,部分銀行逾期60天以上貸款也全部納入了不良,關於銀行業處置不良貸款和新提撥備的情況,剛纔梁主席已經在開場白裏作了介紹。

三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峯時期約5000家,壓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

四是金融違法犯罪受到了嚴厲打擊。對高風險金融集團進行風險處置、資產清理、追贓挽損、風險隔離等工作紮實推進。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彌補監管空白。高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取得階段性成效。

五是威脅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產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7個百分點,配合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在壓降存量風險的同時,支持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來規範融資,近三年銀行保險機構累計增持地方政府債券11萬億元。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我們及時出臺一系列的紓困措施,全力以赴推動經濟恢復正常循環,提早謀劃應對風險反彈回潮,嚴密監測防範外部風險衝擊,有效防止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發重大金融風險。

劉福壽強調,當前,我國金融風險趨於收斂,整體可控。但受內外部各方面因素影響,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必須充分重視、冷靜研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