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P2P理财模式的发展,各种主打“低投资、高回报”的理财类APP层出不穷,投资理财类APP的诈骗也越来越多。

日前,市民小花(化名)来到辖区派出所报案,“他说要带我投资,肯定能赚钱的,结果全是骗人的!”小花告诉民警,她在某QQ群内认识了一个自称是做网络投资理财的人,“他经常发一些理财信息,跟我说挣钱很容易的!”看得多了,小花也难免受到影响,“我看着,他确实挺厉害的,还说有很多人跟着投资,都赚钱了!”

聊了一段时间后,小花对对方越来越信服,“聊了几次,感觉他很真诚,让我叫他大哥……”在“大哥”的推荐下,小花下载了一款名叫“J.P”的APP投资平台开始投资理财。

“一开始,我也是半信半疑的,只投了几百块!”投资、拿利息,一切顺利都顺利得不可思议,“这钱太好挣了!”小花渐渐没了顾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甚至还在 “大哥”的忽悠下,在各大平台贷款筹资……

世上哪有坐享其成的事儿,就在小花做着“发财梦”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将她打醒了,“他告诉我,投资失败,本息全亏了!”直到此时,小花才惊觉被骗,钱没有挣到,反被骗走了25万。

此类诈骗案件的行骗手法一般,可以分为三步:

第01步

嫌疑人会通过微信、QQ添加好友或经他人介绍,与受害人聊天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推荐受害人下载、注册投资理财类APP,并向其中充值投资。

第02步

受害人尝试投入资金后,短时间内即获得回报,嫌疑人进一步利用受害人“低投入、高回报”的心理,引诱受害人提高投资额度和频度,最终越陷越深。

第03步

东窗事发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如本案中小花一样,嫌疑人利用“投资有风险”这一理论,反而劝受害人“世上哪有稳赚不赔的买卖”,告知受害人投资失败、资金亏空,让受害人吃下这个“哑巴亏”;第二种情况则是受害人提取资金时发现无法提取或无法登录该APP,嫌疑人便会以账户冻结为由,让受害人继续投入资金进行解冻,受害人继续投入资金后,最后直接被删掉或拉黑。

警方提醒

1、要牢固树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

2、谨慎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

3、谨防犯罪分子利用来历不明的投资理财APP实施诈骗。

来源:葫芦岛网警巡查执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