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时候国民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授衔,当时有一个军衔的级别叫一级上将,就相当于是我军的元帅,一共有九个人,其中有八个人都是来自陆军,只有一个人最为特殊,他是海军一级上将,他的名字叫陈绍宽。

陈绍宽的父亲是清朝的一个水兵,所以他从小就立下了海军梦,于是在长大之后就考入了江南水师学堂,成为了一名青年海军将领。不过中国海军的基础太薄弱,所以他并没有什么上战场的机会,在一战的时候就被派往欧洲考察学习。

陈绍宽在英国学习甚多,还亲眼见证了世界第一艘搭载战机的航空母舰的下水。此时他已经认识到,空军与海军的合作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陈绍宽一直向政府提出修建中国的航空母舰。只可惜受限于当时中国的财政和科技,这些计划都未能成行,不过陈绍宽却因为他的航母理论,被称为是“中国航母之父”。

在一战时期,北洋政府加入了协约国,陈绍宽就趁机加入了英国潜艇部队,还参加了日德兰海战,成为了唯一一个参加一战欧洲海战的中国军人。

北伐战争爆发时,陈绍宽已经是北洋第二舰队少将司令,他当即决定发动起义,向着孙传芳的军阀部队开火。在战斗结束之后,他被国民政府授予一等勋章和“中流砥柱”大勋章。海军署成立之后,陈绍宽直接就被任命为海军署长,领中将军衔。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无遗,很快他们就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当时陈绍宽就主张出海迎敌,但是因为蒋介石已经对日本妥协,所以海军被禁止出战。陈绍宽对此非常愤怒,几次提出辞职,不过都被拦了下来。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日本人“建议”陈绍宽保持中立立场,这样日本海军就不会进攻中国海军,否则就彻底摧毁陈绍宽的部队。而陈绍宽二话不说,直接就准备和日寇决一死战。

不过当时中国海军确实不能和日本抗衡,所以陈绍宽就做出了一个悲壮的举动,所有舰船自沉江底,以此阻击日寇海军舰船,防止他们沿长江侵入中国腹地。此举史称为“江阴海战”,民国的海军部队在此之后损失殆尽。

抗战胜利之后,陈绍宽作为中国海军的代表出席了密苏里巡洋舰上的日本投降仪式,在看到徐永昌签字的时候,陈绍宽激动得泪流满面。

然而陈绍宽期待的和平并没有到来,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陈绍宽对此表达了强烈的反对,结果遭到了免职。陈绍宽也不留恋军职,直接回家种菜去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陈绍宽再度出山,担任过福建省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