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員的生存困境已成爲近年來業界老生常談的話題。與其他女演員相比,喜劇女演員需要打破禁忌、扮醜扮土、有所捨棄,方可“笑”傲羣雄。她們的生存空間,更是捉襟見肘。對此,本文盤點了在喜劇領域(小品、相聲、話劇、影視劇、綜藝節目、短視頻等)有所成就的“課代表”——宋丹丹、賈玲、馬麗、姚晨、閆妮、金靖、任素汐、鄂靖文、李雪琴……循其個人表演軌跡,探究當下,喜劇標籤對她們,有怎樣的激勵和束縛作用?紛紛謀求轉型的她們,成效幾何?

傳統與新興賽道,同時崛起的喜劇女演員

喜劇女演員是圈內稀缺物種,賈玲則處在食物鏈頂端。中戲科班畢業,師從馮鞏,大碗娛樂聯合創始人……她身上標籤太多,最著名的莫過於“喜劇女王”——10年前央視春晚一夜爆紅,後6次登上春晚舞臺,加上無數次衛視春晚。集齊《婆婆媽媽》《喜樂街》《真假老師》等作品。連續4季坐穩《王牌對王牌》MC寶座。常駐《王牌對王牌》《喜劇總動員》《青春環遊記》等綜N代,參演《萬萬沒想到》《擺渡人》等電影,還有電視劇《歡喜獵人》《歡喜密探》,可謂喜劇圈“多面手”。

與賈玲同歲,隸屬於開心麻花的喜劇女演員馬麗,也是春晚常客,2013-2020參演了5次春晚,代表作有《扶不扶》《佔位子》《走過場》。與“綜藝神獸”賈玲不同,馬麗主攻喜劇電影市場,以《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來電狂響》坐穩“華語喜劇一姐”寶座,今年國慶檔又憑《我和我的家鄉》再添實績,個人累計票房高達70.28億,榮膺華語票房女影人排行榜TOP4。

如果說賈玲、馬麗是喜劇舞臺上的耀眼主角,那麼喜劇界“第一女配”非張小斐莫屬,憑藉較好的面容,她被稱爲喜劇界顏值擔當,是大碗娛樂旗下首位簽約女藝人,也是《喜劇總動員》畢業的“優等生”。跟隨賈玲3次登上央視春晚,在《歡喜獵人》《馬向陽下鄉記》《第三種愛情》《劉伯承元帥》等多部劇作中有精彩表現,戲路寬廣,可塑性強。

前不久剛斬獲華鼎獎影后的任素汐,算得上 “半個喜劇人”.中戲導演系畢業的她,人稱“話劇女王”,整整花了5年時間磨了600場話劇,爲了演好《驢得水》張一曼,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演技與實力獲得了觀衆認可。她出演的電影,比如《驢得水》《無名之輩》《提着心吊着膽》《半個喜劇》,大多是黑色幽默、荒誕諷刺的喜劇,與傳統的喜劇人形象截然不同,獨具韻味。

89年的星女郎鄂靖文和92年金靖是正在崛起的潛力股。鄂靖文畢業於中戲,是宋丹丹弟子,以《新喜劇之王》打響了知名度。參演綜藝《喜劇總動員》《我爲喜劇狂》《笑傲江湖》,影視劇有《能耐大了》《星座啪啪啪》《千萬別基動》《縫紉機樂隊》。金靖雖然沒有受過系統的科班表演訓練,但也得到過李少紅等專業導演的認可,活躍於《今夜百樂門》《王牌對王牌》《歡樂喜劇人》等綜藝,並在2020年登上了央視春晚。

眼下,越來越多的95後喜劇女演員開始湧現在觀衆視野中,比如辣目洋子、李雪琴。兩者的出圈方式相同,都是以製作惡搞視頻或網紅起家:去年李雪琴喊話吳亦凡火爆全網,今年上了《脫口秀大會3》躍升爲脫口秀演員。因創作短視頻《辣目視頻》而走紅的辣目洋子,她的《生活對我下手了》是豎屏劇的先行者,在《日不落酒店》《胖子別動隊》《我和我的家鄉》中展現了不俗的演技。兩位極具辨識度的新人勢必將在喜劇圈中越來越有存在感。

代際傳承與造星模式更新,輸血又造血

若盤點中國第一代喜劇女演員,非趙麗蓉莫屬。作爲中國著名評劇、小品表演藝術家、演員,儘管60歲才首登春晚,但並不妨礙她爲觀衆帶來喜聞樂見的作品。在世時,她曾8次上春晚。《英雄母親的一天》《如此包裝》《打工奇遇》《功夫令》都是經典,她的表演風格獨特,顛覆了觀衆對傳統小品的認知。

在90年代登上春晚舞臺,席捲全國觀衆的喜劇女演員,當屬高秀明、宋丹丹、蔡明。高秀明比宋丹丹、蔡明大兩歲,是東北喜劇人代表,也是國家一級演員,小品、二人轉演員。在世時,曾9次登上春晚,也趙本山搭檔。代表作有《送水工》《心病》《賣柺》《聖水湖畔》。

宋丹丹和蔡明都來自北京,戲路相似。1989年,宋丹丹首次登上春晚舞臺,表演小品《懶漢相親》。截止2020年,宋丹丹總共上了10次春晚,“白雲”深入人心,擁有《火炬手》《昨天、今天、明天》《鐘點工》等精彩小品。59歲的蔡明,堪稱春晚最強“釘子戶”,她上過27次春晚,與鞏漢林、潘長江等人聯手帶來了《學車》《老伴》《網購奇遇》等經典,被稱爲“中老年Cosplay界的女王”。小品之外,宋丹丹、蔡明在情景喜劇領域也達成了數一數二的成就。宋丹丹的《我愛我家》《家有兒女》;蔡明的《閒人馬大姐》。

21世紀頭10年,情景喜劇逐漸繁榮平均每年播出的情景喜劇約爲10部左右,情景喜劇成爲喜劇女演員的成長搖籃。《武林外傳》讓後起之秀閆妮、姚晨一夜成名。而作爲國產情景喜劇最後的巔峯,《愛情公寓》收視一路走高,順勢捧紅了婁藝瀟、鄧家佳、李金銘,但她們都存在後續乏力的問題。

娛樂內容貧瘠匱乏的年代,春晚堪稱流行風向的指向標。但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媒體時代,信息的傳輸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春晚從引領者變成了跟隨者,情景喜劇也逐漸走向沒落。與此同時,視頻網站、社交網絡平臺、短視頻強勢崛起,喜劇女演員有了更鮮活的土壤,大碗娛樂、開心麻花、德雲社、本山傳媒、笑果文化、嘻哈包袱鋪等喜劇廠牌不斷成長壯大,爲喜劇市場挖掘和培養了大量的喜劇新人,又通過喜劇綜藝、脫口秀等向市場輸送人才,打造良性喜劇人生態,既“輸血”又“造血”,完成造星閉環。

紛紛謀求轉型的她們,如何逃離圍城?

喜劇對演員要求頗高,需要演員有逗人發笑的能力,更需能調動觀衆情緒和傳遞對應的主旨思想。喜劇演員若想出圈,強大的“創造力”和深厚的“觀衆緣”缺一不可。那些名利雙收的喜劇人,卻面臨轉型困擾。畢竟,誰都不願意被某種單一的形象和角色束縛。

喜劇女演員不僅稀缺,能夠長期登臺、俘虜觀衆笑聲的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喜劇行業人才的嚴重匱乏,另一方面是喜劇創作的難度很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還有觀衆的刻板印象,喜劇女演員不能太美太漂亮,只能“扮醜、扮土”,“好看的皮囊”對她們而言並非加分項。因爲,她們詮釋的大多是老太太、女漢子、胖女孩等底層小人物,這類角色並不需要“美”。

喜劇女演員轉型比男演員困難許多,這似乎也是影視圈共性。演而優則導,成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優先選項,周星馳、徐崢、王寶強、沈騰、小瀋陽……都是成功案例,徐崢、王寶強、沈騰更躍居百億影人俱樂部,獲得市場和觀衆認可,可謂一箭三雕。相比之下,轉型導演的喜劇女演員屈指可數,比如吳君如。

除了轉型導演,接演正劇也是熱門選擇。《武林外傳》的姚晨和閆妮轉型相對成功,順利摘下了喜劇標籤。姚晨轉戰大屏幕、接軌時尚圈,代表作有《潛伏》《都挺好》。妮則主攻小屏幕,《生活啓示錄》《一僕二主》《少年派》《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在不同類型的正劇中表現得遊刃有餘,讓人印象深刻。

姚晨曾在採訪中說,“喜劇成就了我,也反過來侷限了我。”喜劇女演員要想脫離喜劇標籤,並不是一件簡單和容易的事情。褪去“喜劇”外衣,馬麗一直努力撕掉喜劇標籤,出演都市情感劇《逆流而上的你》、抗日諜戰劇《戰金嶺》、挑戰動作電影《劍鋒姐妹》《龍牌之謎》等,這些勇敢嘗試,成果並不理想,她的轉型之路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賈玲也邁出了執導的第一部,由她導演的《你好,李煥英》成功定檔大年初一,成績等待觀衆驗收。

“圍城裏的人想出去,圍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下觀衆與喜劇女演員的心境再合適不過。喜劇女演員們拼命想要摘下固有的標籤,出演非喜劇類角色,完成轉型和蛻變。觀衆則樂衷於看到金靖、辣目洋子、李雪琴等新喜劇人的“冒尖”。優秀喜劇作品寥寥無幾、喜劇女演乏善可陳,這或許便是觀衆期待她們不要轉型的原因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