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中國糧機之都。

上世紀60年代,由上海遷入的東方紅糧機廠曾撐起這裏工業經濟半邊天。半個多世紀過去,經市場經濟強力推動,國營老廠裂變出永祥、順昌、碧山等近30家產品關聯度高、技術資源共享的民營企業,並逐漸形成年產值10億元、佔全國糧機市場份額三分之一的產業集羣。2011年,安陸被授予“中國糧油機械之都”稱號。

永祥糧機七號裝配車間正在裝配碾米機械

近年來,國內糧機總體需求量下滑,糧機市場空間逐漸萎縮,面對殘酷市場競爭環境,安陸糧機企業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科技智能領域,把創新作爲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手,永祥、益加益等糧機企業成長爲國內碾米、榨油機械等細分領域的龍頭。2017年,安陸糧油加工裝備被列入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羣,產業呈現區域性集中、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的集聚發展態勢。

中國碾米機械龍頭企業——湖北永祥糧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碾米機械相關產品達17大類、150多個品種,產品涵蓋了從稻穀清理去石、礱谷、谷糙分離到大米碾白、拋光、分級和色選等大米初加工全部生產工藝流程,是國內碾米機械製造行業產品最齊全廠家之一。

2017年,永祥糧機成立光電科技研究技術中心,通過技術革新永祥糧機實現生產信息化、自動化,其規模、技術、銷量可與日本“佐竹”、德國“布勒”等國際品牌媲美,在全國同行業綜合排名第一位,部分產品技術水平(例如色選機部分技術指標)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憑藉優異產品質量和較高性價比,永祥糧機產品遠售東南亞、南美、北美、歐洲等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年銷售量過2億元,年出口金額達1000萬美元。

在永祥糧機七號裝配車間,車間內糧機產品部件整齊有序排放,幾名工人正合力裝配出口的立式米機,積極趕製訂單。精密協助、有序裝配、立體運輸......整個裝配車間繁忙有序。

“我們車間月裝配成品糧機四五百臺,一些新型糧機設備不僅機械工藝領先,還出口到海外市場,反響很不錯。”永祥糧機技術總監石錠秒說,在大米加工領域,公司還新上了無菌方便米飯生產線,洗米、浸泡、灌裝、蒸飯、裝配一條龍,公司產品智能化得到不斷革新。十三五期間,永祥糧機申請專利五十餘項,公司研發的糧機產品受到益海糧油、中糧集團等衆多知名企業青睞。

作爲安陸糧油機械產業集羣的龍頭老大,企業還於2014年4月聯合宏利機械、順昌糧機等企業成立永祥農機裝備公司,通過立足既有優勢延伸產業鏈方式,將產業版圖擴大至農機領域。經過幾年研發,水稻側深施肥機、低溫循環烘乾機、精量播種機等一系列農機產品已開始廣泛投放市場。

永祥糧機只是安陸糧油機械產業集羣新崛起的一個縮影。加快培育和發展新型產業,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加強跨界合作,安陸糧機正迸發澎湃動能。

在業界,擁有17年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經驗的益加益公司,是名副其實的榨油機領頭羊;在安陸,作爲2017年初才投產的迴歸企業,益加益則是其糧機“大家庭”裏的一員“新丁”。

2014年,黃運超決定將公司主要生產基地從北京遷回老家安陸。2017年初,總投資2億元、佔地150畝的“益加益榨油機產業園”建成投產,研發生產榨煉一體化榨油機等一系列產品。公司在農用螺旋機電一體化榨油機領域遙遙領先,成爲全國榨油機標準參與制定企業,主打螺旋圓排榨油機、螺旋條排榨油機、液壓榨油機三大類,15種細分型號以及60多種相關配套設備。

益加益榨油機產品裝車準備發往武漢

走進益加益(湖北)機械設備集團有限公司,只見車間外物流車正在裝運榨油機產品,車上20多件產品即將發往武漢,園區生產線正在有序生產。

領頭羊“先”在哪兒?

“我們車間一名女工,就能管理6臺機牀,公司之所以取得行業領先地位,與加大科技投入密不可分。”公司總經理黃運超介紹,益加益年均申請專利3--5個,公司要求每兩年至少有一次大的創新。與傳統榨油企業相比,公司車間數控程度高達90%。在車間一座4—5米高大型箱式火爐旁,一摞摞金屬部件等待進爐“鍛造”。榨螺是榨油機的核心部件,榨螺耐磨度決定了榨油機品質優劣,黃運超說:“就爲了這一個部件,公司就投入300萬元採購安裝了這座大型熱處理箱式多用爐。”

益加益生產車間數控程度達90%

憑藉技術優勢,益加益在榨油機領域分得一杯羹,企業年銷售額達到6000多萬元,產品遠銷日本、韓國、非洲、巴西、東南亞等17個國家。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公司利用遍佈全國20多個直銷點的優勢,加大與地方扶貧項目合作力度,推廣榨油農機產品,在助力精準脫貧的同時,實現企業與社會效益雙向發展。

益加益榨油機產品

爲引導糧機企業進行技改升級和科技創新,安陸市每年配套近千萬財政資金,建設工程技術中心、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和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創新讓糧機產業常踐常新。同時鼓勵本地糧機企業走出國門,積極參加國際農機博覽會,隨着產業國際知名度的擴大,安陸糧油糧機企業也正迎來新的機遇。

通訊員 焦志新 楊鵬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