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之前,咱不妨来设想这样一种情况:有个国家自恃军力强盛,乘素来颇有嫌隙的邻国之危派兵想狠捞一笔,不料出于种种原因,前者非但没能得逞,反而一度尴尬地陷入被动。双方随后陷入死斗,正当天平渐渐向对手倾斜时,发动战争的一方突然有一伙人挺身而出力挽危局,最终令国家得以全身而退。

毫无疑问,在上述境况中,这些人绝对堪称国家英雄。历史上兔死狗烹的案例不少,但恐怕再愚蠢的当权者也不会选择在风头上挑事。然而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中就上演了如此荒谬一幕:英雄为国家立完功,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嘉奖,反而立即惨遭清洗。这个故事发生在90年代初的伊拉克,当时,海湾战争刚刚结束,萨达姆借口空军在战争中表面低迷而兴师问罪,他甚至还亲自开枪处决了十几名“罪犯”。然而考虑到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萨达姆如此大动肝火,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段历史稍稍曲折,咱不妨从头讲起。

1979年,伊朗搞了个不得了的大新闻:软弱腐朽的巴列维王朝垮台,随着末代君主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仓皇出逃,伊朗短命而失败的君主立宪时代宣告结束,并在随后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这事儿在历史上颇具争议,有人说霍梅尼集团是在开伊朗历史的倒车,但更多的人认为,伊朗再怎么折腾也是人家内政,人家咋高兴咋来。虽然话这样说没错,但西邻伊拉克早就馋得眼冒金星蠢蠢欲动了。

原来,当时伊拉克、伊朗都是当时中东地区账面实力数得着的国家,伊朗无限亲近西方,亦步亦趋地追随着美英的脚步,换来了令人炫目的繁荣;伊拉克则是迎来了年轻而雄心勃勃的掌权者萨达姆,他一上台就往基建和军队建设上砸大把银子,国力与日俱增,乍看富得流油,强得一塌糊涂。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且不说小小的中东地区能不能容得下两位“霸主”,两国间还有十分直接尖锐的矛盾——历史上,两国就阿拉伯河的归属权问题没少闹别扭,直至1975年,两国正式达成协议,以阿拉伯河中心线为界,一国一半。

这样的安排看起来公平公正,但伊拉克这边却一直如骨鲠在喉。毕竟阿拉伯河是其通向波斯湾的唯一通道,如此要害的咽喉让人家扒拉走一半,这算咋回事儿?然而伊朗也不嫌自家地盘大,况且巴列维王朝时代的伊朗国力不可小觑,伊拉克即使再不开心也不好发作。眼下巴列维政权倒了,伊朗正忙着改旗易帜,这给伊拉克提供了可乘之机;更关键的是,劲头上的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老爷子还撂了句狠话:要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之火烧遍整个中东。这可是个大项目,霍老爷子建议大伙儿先练练手,不妨先去伊拉克搞点动静,顺带着推翻萨达姆政权。

这话可是把该惹不该惹的全惹恼了。首先,宗教问题在阿拉伯世界里本身就很敏感;其次,开玩笑也得分人,萨达姆显然不是爱开玩笑的主。除此之外,美国痛失巴列维王朝统治下的伊朗这个听话的小弟,恐怕咋看新政权都不会顺眼;同时,当时的伊拉克跟苏联正眉来眼去,朋友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敌人,伊拉克要搞事,苏联肯定会支持。如此一来,国内局势稳定、军力强大、身旁站着一堆阿拉伯盟友且身后站着两个超级大国的伊拉克对上了刚刚革命完、国内局势乱糟糟、周围一圈全是仇家的的伊朗,表面上看,一场天平完全倾斜的冲突是在所难免了。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率先发难,出动5个师又2个旅、坦克1200余辆向伊朗15座主要城市同时发起进攻。在陆军推进的同时,空军先对目标发动了一轮饱和轰炸,如此犀利的进攻似乎势在必得,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军力打了个对折,伊朗非但丝毫不怂,甚至还在次年9月打起了反击战。更要命的是,1982年3月,伊拉克军队吃了场耻辱性的败仗,一役损失精锐4万余人、坦克500多辆,甚至其中有约1/5的坦克还不是被摧毁的,而是几乎白白送给了对手。趁着这个势头,伊朗方面又集结大军,打算连本带利把战争初期的损失全都打回来。

当年年中,伊拉克终于撑不下去了,流氓当不成就开始讲道理,单方面宣布停火撤军,还翻出7年前同巴列维国王签署的《阿尔及尔协议》。6月,伊拉克军队全部撤离战区,结果转头一看,伊朗军队竟撵在屁股后边打过来了。后者痛打落水狗,集结12万大军一举将战线推至伊拉克境内。伊拉克仓促应战,一连发起7波反击才重新建立对峙。

随后多年里,双方陷入了惨烈的拉锯战,拼命往战场上砸钱砸资源。结果到了1986年那会儿,两国均元气大伤,为击垮对方变得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公然动用生化武器、专门用导弹炸对方人口稠密的城市,还发动“袭船战”,攻击对方货轮,有不少路过的他国船只不幸躺枪。1986年11月,联合国对两伊下通牒,要求双方立即停火,不料通牒被当成耳旁风;不久,美苏直接介入,派出军舰为他国船只护航。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伊拉克空军站出来了。

1986年以后,在空军的策划与主导下,伊拉克军队发起了一轮新的攻势,取得了惊人的效果。1988年4月,伊拉克军队光复法奥地区,此役被视为两伊战争的转折点之一,也被国际社会评为“开启了结束战争的大门”之举。在这个过程中,伊拉克空军一次次奇袭与精准打击立了大功。7月18日,伊朗也终于松了口,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虽说战争打完,伊拉克几乎没有捞到一点儿实实在在的利益,但这个由“铁腕领袖”领导下的“中东大国”总算保全了颜面。

按理说,伊拉克空军无疑是其国家英雄,然而他们非但没有从萨达姆手中接过任何勋章,反而遭受了残酷的打压。原来,在萨达姆心里,空军一直不是盏省油的灯。

从1941年到2002年,伊拉克共发生大小政变超过50次,伊拉克空军次次都有参与;萨达姆在一步步掌握大权的过程中,空军同样影响巨大。眼下萨达姆要当独裁者,自然不会容忍一股能够左右政局的势力出现,空军自然就成了眼中钉。起初,萨达姆能够限制空军的手段十分有限,然而到了后来,他得以亲自干预空军的任何一项决策、军事行动等,要求空军的所有计划都要呈给他过目,批准后才能执行。物极必反,如此干预只会带来负面影响,两伊战争中,一度占据全方位优势,最终却惨淡收场的伊拉克军队恐怕就是吃了这亏。两伊战争后期,空军高层集体请愿,要求萨达姆放权,后者不得已才稍微松了松手。如此一来,萨达姆对空军的仇视也进一步加深,因此战争刚一结束,他就对空军展开了清洗。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空军校级以上军官几乎全部被处决,大量王牌飞行员被枪毙或沦为阶下囚。这还不算,从1989年开始,空军经费大幅减少,甚至连给官兵发工资都很勉强。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伊拉克空军还惨遭一轮“拆解”,防空军等部门从中独立出来,这些新部门获得了大笔拨款,而旧空军连更新武器装备的银子都没有了,为获得一些新式设备和技术,他们还尝试过悄摸摸地走私……

另一方面,根据CIA提供的数据来看:1995年以后,伊拉克空军战斗机的完好率不足五成,即便飞机完好,由于缺少合格的飞行员,大量飞机也只能趴在仓库里吃灰;截至2000年,只有约10%的战机还能开动,20%的导弹能正常使用,防空雷达网也只能覆盖30%的领空。空军几乎所有的设备都过了“保质期”,或者干脆处于报废状态——曾经强大的伊拉克空军被糟蹋成了筛子,这同时也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一个问题:为啥伊拉克军队在2003年的战争中输得一败涂地,空军宁可把飞机埋进沙子里,也不愿拉出来拼死一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