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去年,33岁的王德宝(化名)因心力衰竭和长期焦虑,住进了医院。虽然药物治疗让他的病情有所缓解,但出院不久后,由于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他的病情复发,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王德宝遇到了一位负责任的心血管科医生。医生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张“运动处方”:从每天2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60分钟,一周坚持运动5天。运动强度控制在心率95~105次/分的范围内。运动内容从最初的慢速步行10分钟+快速步行5分钟开始,逐渐过渡到每天30~40分钟的快步走,再加上10分钟的慢速步行作为收尾。每次运动前后还要进行5分钟的拉伸训练,以及上下肢的力量训练。

遵循着这张“运动处方”,王德宝经过半年的坚持和努力,他的心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医学上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目的不仅是强身健体,还要考虑到其治疗价值和风险。“运动已被视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健康大使、闽东医院心内科主任范金茂强调,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不仅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还能避免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范金茂主任指出,运动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有多种益处。比如增强心肌功能和摄氧能力,提高有氧能力;减慢心率、降低收缩压;减少心肌工作的氧耗量,降低血脂并减轻体重;此外,运动还有助于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性、提高骨骼肌功能、控制体重,通过集体运动提供社交机会,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

制定运动处方的过程需要收集患者的全面健康信息,进行运动前的健康筛查和风险评估,确定合适的运动目标,然后由专业人员制定出一套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是否存在心脑血管、代谢和肾脏等慢病风险的多种因素。

在实施过程中,运动处方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例如,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运动效果,适时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范金茂主任强调,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处方不可千篇一律,必须做到一人一方,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