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福建衛生報

去年,33歲的王德寶(化名)因心力衰竭和長期焦慮,住進了醫院。雖然藥物治療讓他的病情有所緩解,但出院不久後,由於缺乏適當的體育鍛煉,他的病情復發,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王德寶遇到了一位負責任的心血管科醫生。醫生爲他量身打造了一張“運動處方”:從每天25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每天60分鐘,一週堅持運動5天。運動強度控制在心率95~105次/分的範圍內。運動內容從最初的慢速步行10分鐘+快速步行5分鐘開始,逐漸過渡到每天30~40分鐘的快步走,再加上10分鐘的慢速步行作爲收尾。每次運動前後還要進行5分鐘的拉伸訓練,以及上下肢的力量訓練。

遵循着這張“運動處方”,王德寶經過半年的堅持和努力,他的心臟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健康狀況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醫學上運動治療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目的不僅是強身健體,還要考慮到其治療價值和風險。“運動已被視爲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復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報健康大使、閩東醫院心內科主任範金茂強調,爲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不僅可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減少住院率、降低醫療費用,還能避免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導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範金茂主任指出,運動對於心血管病患者有多種益處。比如增強心肌功能和攝氧能力,提高有氧能力;減慢心率、降低收縮壓;減少心肌工作的氧耗量,降低血脂並減輕體重;此外,運動還有助於減少血小板聚集、增強纖溶性、提高骨骼肌功能、控制體重,通過集體運動提供社交機會,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情緒。

制定運動處方的過程需要收集患者的全面健康信息,進行運動前的健康篩查和風險評估,確定合適的運動目標,然後由專業人員制定出一套個性化的運動方案。這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以及是否存在心腦血管、代謝和腎臟等慢病風險的多種因素。

在實施過程中,運動處方需要根據患者的反饋和身體狀況進行調整。例如,根據患者的耐受能力和運動效果,適時調整運動強度和時間。

範金茂主任強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運動處方不可千篇一律,必須做到一人一方,確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