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慧家居控,内容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影视剧作品中常常都能听到这么一句台词,“天干夜燥,小心火烛。”

有时候不禁会好奇,古人们为什么每天晚上都会派遣一些打更人出来巡夜呢?

这可就有得说了,在古代的时候,房屋大多都是以木材为主要的原料,现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应该就是北京的故宫了,在哪浩大的皇宫之中,也几乎看不到什么完全由石头砌成的宫殿。

这还是离我们时间相对较近的清朝,连皇上住的地方都没有什么石块搭建的屋子,更不用说比这还要早上很多的年代了。

对于火来说,在古代是一个非常忌讳的词,那个时候的人们都处在一个封建迷信的时代。要是着火了可不能说是着火了,只能用走水来说。

在人类第一次用上火的时候,是克服了对于这不断舞动身躯的焰苗的恐惧。就像是第一次吃螃蟹的人一样,看到这么一个长相奇怪的生物,几乎没有人敢吃。

而火焰也是这样,后来经过发展,火焰也是每家每户都在用上的一个道具。一个新的问题就出来了。

木材建造的房子,如果着火了的话吗,是非常难扑灭的一件事情,而古代的房子建的较为集中的房子,只要有哪一家不小心着火了。

没有及时地控制住火势,这一烧就将是一片区域全部化为灰烬。

在以前那个战乱的年代,行军打仗的时候常会用到的一个投石车,这投掷出去的并不是简单的石头,而是燃烧着的火球。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将城墙之内的房屋给烧光,即使攻克不下来这一座城,也要让城里的人没有办法过活。

而一场战争下来,敌军进入城内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一片被火焰燃烧殆尽的房屋。这火焰的威力也就成了所有人都害怕的东西。

古人一直信奉着火是由神明掌控的,而家中着火了的话,只是这个神明对自己的诅咒,要是这个时候还说着火了,无异于直呼火神的名讳,是不能这样说的。

不过上面这些也只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古人在防火上面也是下足了心。

“一曰防,二曰救,防为上,救为下。”古人么你是这样描述着古代对于火灾的处理态度的。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而这样的情况在现代也是一样。

一场大火的发生,带来的是极大的物资以及人力的消耗,而造成这么大消耗的,只是微小的一点儿火星子。

在皇宫的每个宫殿外面都会放上一盆水缸,这水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真的出现了火宅能够就近取水。

但在民间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古代人也是设定了非常严苛的制度。在秦朝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火灾,要把燃尽的余灰铺在脸上刻字!

后来还有设立专门管理的火政部门,城中设置望火台。而每天晚上都有的打更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

而在清朝的时候也出现了通过压力的方式抽水的灭火器。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看到古人们对于防火的要求严格,实在是太牛了。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也要更加注重防火。

虽然时代在进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灭火设备,但是火灾是无情的,要做到的就和古人说的“防为上,救为下”一样!

关注「智慧家居控」,每天学习专业有用的家居、装修知识,让家更温馨!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记得给我们点赞并分享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