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五部》(102)

《生命论的崩溃意味着什么?》

生命论的崩溃是我们最不能接受的,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生命为什么是一个非常错误又非常危险的概念。我们立即想到的是,我们怎么可以不要生命?不要生命而活着,这是一种什么状态?没有生命能够活着吗?谁在给我们的智商开了一个大玩笑?活着是什么?活着难道不是有生命吗?生命论的崩溃会引起人类多么大的震动?可以想象人们为不再需要生命观念而瞠目结舌,我们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吗?生命概念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不是活着错了,是生命错了,活着和生命不是一回事吗?活着的标志就是在进行感知,生命的标志是什么?一个人有生命,一棵小草有生命吗?人的活着与小草的活着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生命的概念能概括所有生物活着的本质吗?生命是我们对生物活着现象最古老的认识,生命是对生物存在本质的错误定义和命名,生命观念导致我们误解世界最本质的感知体的存在,生命不能定义感知体,生命这个极为模糊不清的主观概念误导我们数千年。

生命论的崩溃意味着生命原理的消解,其实生命是什么,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生命其实就是一些伦理原则,比如,生命是独立的个体,生命是自为的个体,同种类生命有繁衍和竞争生存的关系……等等。问题在于,一旦生命存在,这些伦理原则立刻生效,生命体就只能遵循伦理法则而生存,我们再也越不出生命原则半步。生命的概念及生命的伦理法则从何而来?我们会立即争辩,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谁的主观认识。生命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生命的伦理法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的认识赋予的,这是最荒唐的辩解,伦理是我们的意识模型,客观世界岂能为我们准备这一套具体的生命伦理?生命这个概念是我们创造的,用生命的伦理来解释和约束我们活着的行为,是我们犯下的大错。

生命论的崩溃意味着活着的生物有了新的解释和新的意义,人和小草都在活着,两者并非是生命的区别,人和小草活着的本质状态就是在感知,所以,生命的概念不能表达活着的本质,更不能表达活着的意义。而感知体则表达了所有生物活着的本质状态以及活着的本质意义,“在感知”比生命更本质地表达了活着的本质与意义,并且,在感知没有生命的伦理相匹配,生物的感知原理更具体地表达了生物活着的运动形态和存在目的,感知体是比生命更真实、更确切即更客观的命名。

生命论的崩溃意味着我们人类的新生,我们活着,却是另外一种形态和另外一种意义的存在。我们将生命所具有的意义还原到感知体的意义上,生命的伦理被全部放弃,我们将遵循的是感知的伦理。不作为生命体的我们将获得全新的自由,共同感知和相互感知的利益将我们每一个人牢牢地集结在一起。生命的自利和分歧彻底消失,生与死的恐惧彻底消失,生命的封闭性彻底消失。代之以人们感知的共同性、一致性和互为利益性。不作为生命体而作为感知体不但没有降低人的生活质量,反而大幅增加人的存在愉悦感,我们会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有存在感。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生命的我们活得更好,活得更自由,活得更有幸福感。

以感知原理来替换生命原理丝毫不改变我们的生理运行,生理的各项功能反而会运行得更好,因为我们只有保证感知机能的正常良好的运转,我们才能达到感知存在的目的。而不在生命伦理下运行的生理机能,会因为少了紧张、少了恐惧、少了精神的负载与压力,而运行得更好、更健康。最至关重要的是,个人的身体改变了生命私有的性质,每个人的身体存在都是全社会、全人类最宝贵的感知资源。人的身体从资源消耗者变成感知资源的供给者,这个质变是人类存在的最大进步,每个人都是他人的感知利益,这种感知伦理将彻底改变世界和人类,世界终于成为每一个人的福祉。

生命观念的崩溃是必然的,因为它只是一个虚假的概念。人类将进入无生命的感知生活时代,不为生死计,只作愉悦为,这才是我们人类最理想的存在形态。(接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