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第38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一天山廊道路網”33處絲路遺產點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陝西佔7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關注】

絲路最初的起點--漢長安城(未史宮遺址)

漢長安城是中國西漢帝國的都城,始建於公元前20 2年。作爲西漢都城最重要的宮殿,未央宮是漢帝國的權力中心,是漢長安城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絲綢之路最早的東方起點,見證了西漢帝國對絲路開創時所發揮的決定性作用。

作爲漢帝國權力中心,漢長安城未央宮無疑是漢通西域的決策和指揮中心,見證了漢帝國積極尋求對話與交流、促成絲綢之路開闢的重要歷史功績,見證了漢長安城在絲綢之路的發展歷程中,兼具時間及空間上的雙重起點價值。

行走絲綢之路第一人--張騫(墓)

張騫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開拓者,被漢武帝封爲博望侯。死後歸葬故里城固縣。張騫墓現位於該縣博望鎮以西2.3公里處的饒家營村,佔地0.5畝,墓葬爲磚室墓,斜坡墓道,呈覆鬥形,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距張寒墓1幹米的白崖村仍有張騫後裔百餘人,傳至68代,世代沿襲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習俗。千百年來,人們把張騫尊爲鄉賢,周邊村民祖祖輩輩與張騫墓相鄰,並以居張騫故里爲榮。

絲綢之路東方聖殿--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

被譽爲“絲綢之路東方聖殿”的大明宮,佔地350公頃,是凡爾賽宮的3倍,北京故宮的4.5倍,克里姆林宮的12倍,盧浮宮的13倍,白金漢宮的15倍……在1300年前那個土木鑽石的年代,盛唐的統治者駕馭着他們的工匠造出了比後代更大的幹宮之宮。

那時的長安城匯聚東西,可謂整個世界的中心,大明宮則是世界中心的中心。作爲唐王朝政令中樞所在,重要場所,大明宮也是皇帝接見外國使節。對絲綢之路的文明發展有着極爲重大的影響。

長安文明的地標建築--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內,被視爲西安古都西安和陝西省的象徵。現存塔身七層,通高64.5米。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取經歸來的玄奘法師爲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名“大雁塔”。大雁塔作爲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着佛教傳播而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關中八景”之雁塔晨鐘一一小雁塔

小雁塔,位於西安市薦福寺內,是一座唐代密檐磚塔,也稱“薦福寺佛塔”,建於唐代景龍年間,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被認爲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築藝術遺產,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小雁塔及其古鐘即“雁塔晨鐘”列入“關中八景”唐代名僧義淨曾歷時25年回國,從印度帶回梵文經書400多部後,在薦福寺翻譯佛經56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一書, 對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有很高的價值。

佛教大興的傳承地--興教寺(塔)

興教寺是唐代著名翻譯家、旅行家玄奘法師長眠之地。公元664年,玄奘法師圓寂於玉華宮,安葬於白鹿原上。5年後,唐高宗詔令將玄奘遺骨遷葬至少陵原,並修建寺院,以資紀念。寺被命名爲“大唐護國興教寺”,寓意大興佛教。

玄奘塔立於興教寺塔院正中,左邊的陪侍塔安葬着他的弟子圓測法師靈骨;右邊的陪侍塔安葬着他的另一位弟子窺基法師靈骨。興教寺塔見證玄奘法師經絲綢之路西行取經的歷史,反映了唯識宗對東亞佛教發展的影響。

陝西第一大佛所在地一一彬縣大佛寺石窟

彬縣大佛寺石窟大規模開鑿於唐初,貞觀二年( 628年)基本建成,距今已有1380多年的歷史。

大佛寺石窟是中國現存初唐時期和盛唐時期規模最大、最爲精美的石窟羣之一。石窟依山鑿窟,雕石成像,共有130多個石窟,錯落有致地分佈於約400米長的崖面上,共有佛446處、造像1980餘尊,分爲大佛窟、幹佛煙羅漢洞、丈八佛窟和修行窟五部分。另有經啊2件、80道,題記78大佛寺內高達20米的大佛,是膚西第一大佛,也是中國的第四大佛。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