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张夏认为,从现在开始到年底A股会有一轮明显的上涨行情,核心指数都会突破7月份前高。因为基本面有可能超预期,流动性还没有到收紧地步,微观流动性由于赚钱效应存在,还在流动到股市,最后风险偏好也得到改善,所以看好A股主要指数在接下来两个季度创新高。

策划 | 冯立启 乔蕾

近期“十四五”规划备受瞩目,投资者期待的政策和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站在当前时点展望未来五年,A股市场将会有哪些改革红利?有哪些行业将迎来长期的发展机遇?

腾讯财经邀请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裁鲁亚运、东兴证券林莎共聚《云端策略会》,一起把脉十四五时期的A股投资机遇。

65:00

张夏自2011年起加入招商证券,从事金融产品、大类资产配置及投资策略研究,目前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

在本次策略会上,张夏分享了对后市的看法,他认为从现在开始到年底会有一轮明显的上涨行情,核心指数都会突破7月份前高。他从基本面、企业盈利、流动性、风险偏好等角度解释了这个预判的逻辑。

首先,基本面来看,企业盈利在三季度大幅度改善,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仍然是一个加速复苏过程。今年疫情期间,中国为了稳增长加大了基建力度,另外房地产销售出现阶段性的恢复,同时制造业投资也出现明显改善。所以5月后,社融增速就大幅度改善,各个项目逐渐释放,不少企业盈利在三季度出现明显改善。历史经验表明,当企业盈利增速还在往上的时候,往往可以拔估值,尤其是跟经济顺周期相关的,比如汽车、家电这样的板块。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受到疫情的影响,库存实际上比较低,这意味着在它们经济回到正常状态后,可能会有一轮补库存,这也会带来全球需求的改善。

随着疫苗的出炉,复产复工会继续,海外需求终归会逐渐改善,这样中国的外需会逐渐改善。而这轮疫情中,由于中国防控得力,导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中国在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里面的出口份额得到改善,会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享受红利。

简单来说,这轮经济的复苏,内外因素的共振至少会持续到明年二季度。当然明年二季度之后,需要观察政策变量究竟怎么演绎。

流动性层面,当前全球经济并没有明显改善,目前PPI还是负的,央行还得综合考虑全球风险偏好的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直接收紧流动性的概率比较低。从股票市场微观角度讲,老百姓还在不断买基金,北向资金重新回到流入状态,未来两三个季度股票流动性问题不大。

最后是风险偏好改善。前期由于市场对货币政策,美国大选等因素担忧,使得股市出现调整,但现在这些因素都在逐渐消退,我们仍然认为风险偏好,尤其是对于资本市场的支持政策这些因素是支持股票市场进一步向上的。

在节目中,张夏还重点分析了未来中国可能产生10倍大牛股的一些主要行业,包括国产消费品牌、新能源汽车、软件和半导体、创新药和创新器械都是值得长期关注的主线。

第一,消费品牌、国产品牌出10倍股的概率比较高。新生一代对海外品牌没有那么大的追捧,国产品牌只要做得足够好,会迎来非常重要的发展契机,未来甚至有可能这些国产品牌可以走到海外,能通过品牌形象的建立获得全球龙头地位。

另外,中国品牌在电商崛起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宣传途径。网红带货直播等线上渠道使品牌宣传成本大大降低,只要你东西足够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容易让消费者知道。由于中国14亿人口消费基数特别大,只要能在细分领域做好,出一批千亿、万亿级上市公司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二,新能源汽车领域会出现10倍股。其中,智能化非常关键,中国电动智能驾驶2019年的渗透率是3.5%,2035年前后应该是全部的电动化。就像现在除了少数人群用功能机之外,99%的群体都用智能手机一样,电动智能汽车未来可能是95%,或者是更高的渗透率。这样一来,会出现30倍的市场空间,那电动化和智能化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应该会有10倍股。

第三,软件、半导体领域会出现10倍股。大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公司一旦做好,就能在全球参与竞争,会成长出非常大市值的公司。

最后,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未来的空间非常大。这个领域,本质上是消费升级,虽然国内通过集采的方式把一些必需品价格降下来,但是有很多产品没有纳入集采,它是好东西,你愿意为它付费,增长空间是非常巨大的。现在受到集采影响有一些板块调整比较剧烈,但长期看,创新药和创新器械最终会因为居民消费升级,获得更高溢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