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張夏認爲,從現在開始到年底A股會有一輪明顯的上漲行情,核心指數都會突破7月份前高。因爲基本面有可能超預期,流動性還沒有到收緊地步,微觀流動性由於賺錢效應存在,還在流動到股市,最後風險偏好也得到改善,所以看好A股主要指數在接下來兩個季度創新高。

策劃 | 馮立啓 喬蕾

近期“十四五”規劃備受矚目,投資者期待的政策和改革紅利將不斷釋放,站在當前時點展望未來五年,A股市場將會有哪些改革紅利?有哪些行業將迎來長期的發展機遇?

騰訊財經邀請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副總裁魯亞運、東興證券林莎共聚《雲端策略會》,一起把脈十四五時期的A股投資機遇。

65:00

張夏自2011年起加入招商證券,從事金融產品、大類資產配置及投資策略研究,目前擔任首席策略分析師。

在本次策略會上,張夏分享了對後市的看法,他認爲從現在開始到年底會有一輪明顯的上漲行情,核心指數都會突破7月份前高。他從基本面、企業盈利、流動性、風險偏好等角度解釋了這個預判的邏輯。

首先,基本面來看,企業盈利在三季度大幅度改善,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仍然是一個加速復甦過程。今年疫情期間,中國爲了穩增長加大了基建力度,另外房地產銷售出現階段性的恢復,同時製造業投資也出現明顯改善。所以5月後,社融增速就大幅度改善,各個項目逐漸釋放,不少企業盈利在三季度出現明顯改善。歷史經驗表明,當企業盈利增速還在往上的時候,往往可以拔估值,尤其是跟經濟順週期相關的,比如汽車、家電這樣的板塊。

目前,歐美髮達國家受到疫情的影響,庫存實際上比較低,這意味着在它們經濟回到正常狀態後,可能會有一輪補庫存,這也會帶來全球需求的改善。

隨着疫苗的出爐,復產復工會繼續,海外需求終歸會逐漸改善,這樣中國的外需會逐漸改善。而這輪疫情中,由於中國防控得力,導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明顯提升,中國在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裏面的出口份額得到改善,會在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享受紅利。

簡單來說,這輪經濟的復甦,內外因素的共振至少會持續到明年二季度。當然明年二季度之後,需要觀察政策變量究竟怎麼演繹。

流動性層面,當前全球經濟並沒有明顯改善,目前PPI還是負的,央行還得綜合考慮全球風險偏好的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直接收緊流動性的概率比較低。從股票市場微觀角度講,老百姓還在不斷買基金,北向資金重新回到流入狀態,未來兩三個季度股票流動性問題不大。

最後是風險偏好改善。前期由於市場對貨幣政策,美國大選等因素擔憂,使得股市出現調整,但現在這些因素都在逐漸消退,我們仍然認爲風險偏好,尤其是對於資本市場的支持政策這些因素是支持股票市場進一步向上的。

在節目中,張夏還重點分析了未來中國可能產生10倍大牛股的一些主要行業,包括國產消費品牌、新能源汽車、軟件和半導體、創新藥和創新器械都是值得長期關注的主線。

第一,消費品牌、國產品牌出10倍股的概率比較高。新生一代對海外品牌沒有那麼大的追捧,國產品牌只要做得足夠好,會迎來非常重要的發展契機,未來甚至有可能這些國產品牌可以走到海外,能通過品牌形象的建立獲得全球龍頭地位。

另外,中國品牌在電商崛起過程中具有非常好的宣傳途徑。網紅帶貨直播等線上渠道使品牌宣傳成本大大降低,只要你東西足夠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容易讓消費者知道。由於中國14億人口消費基數特別大,只要能在細分領域做好,出一批千億、萬億級上市公司也不是沒有可能。

第二,新能源汽車領域會出現10倍股。其中,智能化非常關鍵,中國電動智能駕駛2019年的滲透率是3.5%,2035年前後應該是全部的電動化。就像現在除了少數人羣用功能機之外,99%的羣體都用智能手機一樣,電動智能汽車未來可能是95%,或者是更高的滲透率。這樣一來,會出現30倍的市場空間,那電動化和智能化提供相應產品和服務的公司應該會有10倍股。

第三,軟件、半導體領域會出現10倍股。大國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中國公司一旦做好,就能在全球參與競爭,會成長出非常大市值的公司。

最後,創新藥和醫療器械未來的空間非常大。這個領域,本質上是消費升級,雖然國內通過集採的方式把一些必需品價格降下來,但是有很多產品沒有納入集採,它是好東西,你願意爲它付費,增長空間是非常巨大的。現在受到集採影響有一些板塊調整比較劇烈,但長期看,創新藥和創新器械最終會因爲居民消費升級,獲得更高溢價。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