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鬱震宏

1

老底子的烏鎮、青鎮,現在合稱“烏鎮”。

烏鎮在明朝中期的時候,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已經“宛然府城氣象”。

但那時的烏鎮屬於湖州,青鎮屬於嘉興,兩個鎮雖只一河之隔,卻分屬兩個府,而且到府城都非常遠,即使到最近的縣城去一趟,也很不容易。

因此烏鎮、青鎮一帶盜賊多有,極不太平。

2

辦法好想,老孃好搶。餡餅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於是烏鎮人開始想起了盤頭。

嘉靖初年,曾經做過按察副使的施儒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請求把烏鎮、青鎮周邊一帶獨立出來,單獨設立一個縣,這確實是一個好盤頭。

對於烏鎮人來說,一旦成功,官來了,兵也來了,盜賊自然也就少了。

再說,鎮民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縣城裏人,就如幾十年前農村孩子考上中專一樣,是做夢也要笑出來的大喜事。

但是烏鎮、青鎮北面是外省的吳江縣,如果烏鎮設縣,勢必要劃吳江縣的一部分土地。吳江縣本來就是外省的地盤,上上下下當然都喊“我們不同意”!青鎮是桐鄉縣碗裏的一塊肥肉,如何捨得被人家割了去?

因此,桐鄉縣也不同意,朝廷需要一碗水端平,施儒的計劃只能被否決。

過了二十多年,烏鎮人沈應龍、王洲再次向朝廷提出設縣的請求,吳江、桐鄉兩縣仍舊投反對票,烏鎮人的兩次“獨立運動”因爲同樣的原因而失敗。

3

不過,烏鎮人的兩次努力雖然失敗了,但明朝廷還是給了烏鎮一個面子,萬曆三年,烏鎮設了同知衙門,同知是比知縣還大的官,鎮了設了大官,兵也就多了,地方也太平許多。

因此,從萬曆三年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幾百年間,烏鎮人再也沒有想過要設縣。這是很好理解的,設了同知衙門,烏鎮就已經比縣的級別高出幾級了,誰還願意去做陸雅臣那樣“一千不賣賣八百”的傻子呢?

清朝完了,烏鎮的同知衙門也就撤銷了。

於是,烏鎮人想要單獨設縣的念頭又開始起來了,1930年8月,烏鎮人向浙江民政廳提呈,內容有兩點,一是希望將烏鎮單獨設縣,呈文上說:“名字我們已經替大人想好了,就叫烏青縣。”

第二點,如果不設烏青縣,那麼就將桐鄉縣衙門搬到烏鎮。浙江民政廳回話說,設縣事大,以後再說,至於將桐鄉縣衙門搬到烏鎮一事,就請桐鄉縣長召集鄉紳開會討論吧。

桐鄉縣爲此專門開了個會,除了烏鎮、爐頭一帶的代表一致贊同將縣衙門搬到烏鎮外,其他各鄉鎮的鄉紳全部投了反對票,烏鎮人希望單獨設縣的第三次努力就此宣告失敗。

這實在也是意料中事,比如一個屠甸人,本來覺得到縣城已經夠遠了,這樣一來,不是更遠了嗎?

又比如一個濮院人,他心裏何嘗不想把縣衙門搬到濮院呢。

南日、史橋、亭橋人,說不定還恨不得單獨設省呢。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