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小孩来说蛔虫病是一个让人陌生的病症。但对于90年代以前的人来说,蛔虫病却是一个困扰数代人的问题,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那时的人们普遍卫生意识都比较差,水资源和食物资源也都不洁净,多数人都居住在农村地带,孩童和年轻人都喜欢。上山下河四处搜刮可以吃的东西,再加上当时也没有瓦斯或者电器,因此做饭都需要用柴火,这就导致了烧水做菜的不便利。

为此,喝生水的情况十分常见。这些因素,就导致中国人被蛔虫病所困扰,这是一种似蚓蛔线虫引起的病症,它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主要寄生在小肠,通过食物和生水进入人体。之后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绞痛和没有食欲,尤其是孩子得上蛔虫病后会患上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到身高和健康,对于孩子的成长特别不利。

关系一代人的成长,在战争年代的时候没有人会多想。但建国后,蛔虫病就成为了中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苏联的帮助下,一个药品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那就是“宝塔糖”

应该有不少人对于宝塔糖的印象都十分深刻吧。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糖果一直都是一种奢侈品,而宝塔糖就承担了糖果的使命,让许多小孩品尝到了甜的味道,而这个宝塔糖,原本的名字是叫做祛蛔药。制药厂一开始将它定位为片型药剂,但因为味道极差,因此很难普及,连大人都不愿吃更何况是小孩。所以,后续中医药就将它制成了一个三角圆形,周围压有很多楞线,如同一个小宝塔。同时在里头加入一定的食用糖和食用色素,使得变色和变甜。果不其然 重新推出后就风靡全国,得到了很多小孩的喜爱,很快宝塔糖普及到了全国各地,帮助中国实现了一代人的驱虫任务。

不过宝塔糖的历史其实却并非尽善尽美。事实上,宝塔糖的原料一开始中国是没有的,它源自于一种名叫蛔蒿的植物,是生长在北极圈内的特定植物。当时也只有苏联境内拥有。早期的时候中国需要从苏联进口蛔蒿里头的磷酸哌嗪用来制造蛔虫药。当时苏联也将这个植物作为战略资源,严格限制种子出口,一直到1952年的时候,中国才有机会引进了20克蛔蒿的种子开始试种,对于这20克种子,家是异常重视的。因此将它们秘密分为4份,由公安人员分别送到呼和浩特农场、大同农场、西安农场和潍坊农场四家国营农场试种。

而后,潍坊农场的试种成功。这里也就成为了中国唯一指定的蛔蒿种植基地,因为太过重要当时对外都宣布种的是“1号除虫菊”就是担心会受到破坏。不过,在大范围种植成功后,宝塔糖逐渐在中国普及,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驱虫任务。但在60年代后,苏联中断援助合约,撤走了提取蛔蒿的实验机器。没有了苏联的提炼技术,中国医药公司束手无策,差点导致了驱虫任务功亏一篑。

被制裁后,国家开始组建相关团队,独立制造和研究提炼技术。下定决心要制造属于我们的驱虫药。在那段时间全国上下一心,农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蛔蒿,医药设备制造公司每天都在修改新的图纸,科学家一直在试验蛔蒿的提取可能性。

历经波折后中国才掌握了蛔蒿的提取技术。并且开始自行生产宝塔糖。于是,中国牌的宝塔糖开始大量生产,蛔蒿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那段时间中,整个山东的药厂都在生产宝塔糖,大量的宝塔糖送到了全国各地的供销社。推动地方的驱虫任务,不过也因为生产量太大,导致了库存积压严重。因此,各大药厂也逐步开始减少生产量。

1982年后,中国的医药技术更加发达。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出了一种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小的驱虫药。同年9月,卫生部宣布宝塔糖在内的127种药品予以淘汰。正式宣告,宝塔糖被时代淘汰。于是,众多药材公司也开始放弃蛔蒿。只有一些老同志不忍心这个物种消失,因此将种子装载大瓶子中。然后放入深井内进行贮藏。

不过谁也没想到,这一批蛔蒿种子因为保存不当最终都腐烂。此后,中国再也找不到这一味药材。1985年因为一个药品需要用到蛔蒿,大量的药材公司又开始重视蛔蒿,纷纷将订单送到潍坊药材公司。人们这时才知道蛔蒿已经在全中国绝种的现实。这成为了中国制药史上一个遗憾。

此后,这个味道的宝塔糖就彻底绝迹。如今市面上虽然还有宝塔糖在出售,但已经没有蛔蒿的成分是后面为了满足人们的怀旧感,而重新制作的新药,但味道却已经不是那个味道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体现了中国医药技术的进步,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