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零年,在複雜的國際形勢面前,我黨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做出了抗美援朝的英明決策。當時的形勢,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世界,甚至包括蘇聯,都沒有想到中國會這麼堅決的入朝參戰,真打,而且還打贏了。

在戰爭初期,部分參戰部隊是從南方抽調的。第一批入朝作戰的人民志願軍,分屬三野和四野。由於戰爭的突然性,前期準備工作不足,宋時輪率領的部隊,連冬裝都沒換。反觀美軍的單兵作戰裝備,登山服,羊毛內衣,防寒帽等一應俱全。

單兵裝備落後,部隊的整體火力也存在巨大差距。中國彼時是落後的農業國,沒有成型的工業體系。而且剛剛建國,百廢待興,各種敵對勢力在暗中蠢蠢欲動。國家沒有生產重武器的能力,我軍的火炮,多爲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繳獲。型號雜,炮彈不能通用,威力大小不一。

中國人民志願軍既沒有空軍配合,也沒有海軍協同作戰,陸軍還缺少坦克、摩托等現代化裝備。各部隊只有有限的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六個軍平均每軍配置火炮五百門左右。一個軍的火炮量,比美軍一個師級單位的數量都不如。

裝備的差距,導致美軍的戰鬥方式也和志願軍不同。志願軍的打法,是逼出來的。面對極端劣勢的情況,只能在戰場上尋找生存空間,保全力量,尋機致勝。我們擅長坑道戰、夜晚行軍,擅長利用自然環境,地勢、天氣等打擊敵人。

反觀敵人的打法則非常簡單,無線電呼叫飛機空中轟炸,爲地面部隊推進創造條件。我國初期的入朝部隊,沒有一輛坦克,美軍則可以利用坦克的地面壓制力平推過去。志願軍只能悍不畏死地找機會和坦克近戰"肉搏",找機會破壞其履帶,炸橋毀路,阻止坦克進入戰場。

……

隆隆的炮火猶在眼前,志願軍拋頭顱灑熱血,無懼犧牲改天換地,爲中國的發展贏來了傳略機遇期,他們英靈不滅,浩氣長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