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下出孝子”的思想,在传统教育观中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许多父母在孩子犯了错误后,喜欢用暴力教育孩子,使孩子长记性,促使孩子不断去改正错误行为。

但这一教育方式有其局限性和危害性,在棍棒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儿童,易产生心理、性格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一个5岁男孩子的宝妈,李女士平日风度翩翩,在工作中也是出了名的亲近。因为一心一意专注于工作。

李女士结婚较晚,30岁才有了自己的儿子。所以孩子很重要,尽管生活中孩子有任何需要,李女士总是尽力去满足,但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情绪崩溃。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李女士都会忍不住打骂儿子。

有一次,儿子不小心把食物弄到了地上。她一时冲动,再次举起手想打孩子,不料儿子胆怯地蹲在地上,抱住了头,大声说到:妈妈对不起,我下次不干了,别打我。

看到孩子害怕的样子,王女士才恍然发现原来孩子这么害怕自己,这让她很内疚。

相对于李女士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一部分父母喜欢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提倡时时尊重孩子的个人感受,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尽量不给孩子带来伤害,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两者的教育方式差别很大,所取得的成果也有很大差别。

那么,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别有哪些呢?

一、性格

在两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有明显的差异。受过棍棒教育的孩子,要么性格懦弱,唯唯诺诺,不敢与人对抗;要么同样暴躁,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与快乐教育相比,孩子更慷慨乐观,和人相处时充满自信,能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二、行为

从小被父母强制管教的孩子,很容易在以后的行为处事上被约束着。由于父母对他们的孩子耳听免疫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他们思维僵化,做事不知变通。

而且受快乐教育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尊重,有很大的自由度,所以做事更有创意,遇到问题懂得变换角度。

三、思维

两者所带给孩子的思维方式也有明显的不同,受棍棒教育的孩子习惯于听命于强权一方,会降低内心感受,看待问题比较浅薄,只注重眼前利益。

与之相比,接受快乐教育的孩子,眼界更宽广,看待问题灵活机敏,能够不断地转换思维模式,去适应不同的要求。

棒棒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将会不断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削弱孩子的个人意识,实在令人痛心。

但是,放弃棍棒教育,并不意味着放任孩子犯错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的回应和引导,帮助孩子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改正和提高,成为更优秀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