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掌控近代中国半个多世纪实权的慈禧太后终于油尽灯枯,行将死亡。据时任清朝礼部尚书的爱新觉罗·溥良回忆,早在太后病危前两日,一干重臣已经在仪鸾殿外跪等了,只待屋内哭声传来,礼部好当即举哀发丧。

然而,溥良并未等来屋内的哭声,却只见到一个小太监打开了门,手里端着一个青花盖碗匆匆忙忙朝瀛台方向走去。众大臣出于好奇上前询问,太监回答说:“老佛爷赏万岁爷塌拉(满语,即酸奶)。

慈禧是光绪名义上的母亲,每日用膳108道菜的慈禧,也常出于树立“慈爱”形象,挑选出几样不喜欢的菜给光绪送去,所以,给皇帝送吃食,这原本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制,本没什么。

但在皇帝被囚太后将死的特殊时期,人人最关心的都是一旦太后咽气,清王朝出现巨大权力真空的时候,谁会出来主宰这艘巨轮。而偏偏这个时候,慈禧太后没有安排权力交接的后事,却挣扎着下懿旨给光绪皇帝送了一碗酸奶,这让一干大臣们颇感不解。

光绪帝并无子嗣,所以,当光绪病重的消息传出时,慈禧立刻下令将光绪的侄儿溥仪养育在宫中,以备不测。但慈禧病危时,38岁的光绪皇帝却奇迹般的病情好转了,他甚至期待着老佛爷死后,他能够有机会重新完成变法图强的胸中抱负。

事实上,当了34年皇帝的光绪,却没有行使过一天皇帝的职权。

在慈禧的亲儿子—同治皇帝死后,为防大权旁落,慈禧选中了醇亲王奕𫍽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为新的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光绪。

之所以选中他,完全是因为光绪的生母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的亲妹妹,而光绪正是慈禧的亲外甥。据史书记载,当慈禧选中3岁的光绪为清朝第11位皇帝时,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奕𫍽不仅没有感到欣喜,反而一声哀嚎,瘫倒在地,大哭不止。

洞悉朝局的奕𫍽很清楚,自己的儿子做的所谓皇帝,不过是慈禧太后手中的木偶,在王府,光绪或许还能享孩童之乐,而一旦进了宫,恐怕命运也不在自己手中了。

果然不出醇亲王的预料。光绪登基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在慈安死后,慈禧更是大权独揽,而身为九五之尊的光绪,甚至连一餐饱饭都吃不上。清末太监信修明在回忆录中写道:“(皇帝)每至太监房中,必先翻吃食,拿起就跑,等太监追上,跪地哀求,小皇帝已经将馍馍入肚一半矣”。

吃不饱仅仅是光绪囚徒生涯的一个缩影,更让他惶恐的是慈禧动辄对他的苛责,以至于光绪见了慈禧“若甚惧其将死者然”。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皇帝终于熬到了成年,这原本应该是皇帝亲政的日子,但不愿放弃手中权力的慈禧,虽然撤帘归政,但却仍行训政,这种做法,无非是将木偶手中的提线放长了些,让木偶有了一定的活动空间罢了。

在光绪推动百日维新,触痛了“后党”利益后,慈禧马上跳出来宣布再次垂帘听政,毫无实权的“帝党”或被杀或被裁,就连光绪也被囚禁在了瀛台,成为了真正的囚徒。

可以说,34年的帝王生涯中,光绪就是在这样的日子中度过的。曾担任慈禧御前女官的裕德龄在见闻录中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光绪在被囚禁期间,满怀遗憾地对裕德龄说:“我有意振兴中国,但你知道我不能做主,不能如我的志。”

清宫档案中,曾保留了一份光绪皇帝的习批奏折,所谓“习批”,是让光绪练手的,并没有行政效力。内容是中法战争后,左宗棠上书请求整顿海防,仿造法国式兵船。

对此,光绪的批复是:“筹办海防二十余年,迄无成效。即福建建造各船,亦不合用。所谓自强者安在?此次请造钢甲兵船三号,著准其拨款兴办。惟工繁费巨,该大臣等务当实力督催,毋得草率偷减,仍致有名无实。”

光绪的批复不仅言辞恳切,充满了对海防建设的焦虑,希望地方督抚在拨款后能汲取教训,时时督催,避免偷工减料。

但慈禧太后对该奏请的批复是“抄交海军衙门,原折归箍”,由于慈禧掌握实权,所以,军机大臣自然只奉太后懿旨,对左宗棠的提议搁置处理,光绪的朱批成了空话。

不过,慈禧太后比光绪整整大36岁,纵然戊戌变法没能从太后手中夺权,但光绪依然可以凭借年龄优势,耗死太后,重新掌权,这也是光绪被囚禁后仍然坚持读书,关心国事的希望和寄托。

然而,1908年11月14日下午6点30分,就在礼部乱作一团为慈禧准备后事之时,瀛台突然传来消息,光绪驾崩了,这让所有大臣都惊骇不已。20个小时后,慈禧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一心希望耗死太后的光绪皇帝,为什么会死在慈禧前头呢?

2008年,在光绪死亡100周年之际,考古学界联合法医鉴定中心对光绪的遗骸进行了尸检,最终得出结论:光绪系三氧化二砷(砒霜)中毒而死。

很显然,致死光绪的,正是慈禧咽气前挣扎着下旨赏给光绪的那碗酸奶,慈禧用她的阴狠、毒辣,彻底葬送了一位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傀儡皇帝的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