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機和戶外跑,有什麼區別?肯定有區別,但談不上本質差別。兩者並不對立、互斥,這兩種跑步方式運用得好,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鍛鍊效果。現在,先來看看二者的差別在哪裏?

差別1:發力方式上的差別

在跑步機上跑步時,多數人會感覺比路跑要輕鬆一些。雖然在跑步機上,我們也保持着自然地向前邁腿的動作,但實際上這種被動邁腿方式,要比路跑時邁腿省力。

因爲路跑時,你不僅要保持身體躍起(向上的力),同時也要不斷蹬地,推動身體向前(向前的力)。而在跑步機上跑步,看起來在邁步,其本質更接近抬腿,而需要的向前推動力非常小。或者可以這樣說:

在路跑時,我們是先後蹬發力,身體才向前;在跑步機上,我們是先抬腿,再將腿伸向前,只是爲了別讓自己掉下跑步機。另一條腿不用發力,跑步帶自動會將其往後移動。不過,當你的速度超過當前設定的速度時(加速),後蹬發力會短暫發生。

這個差別在實際跑步時,是瞬間發生的,不細加體會和觀察,很容易忽略,只剩下“跑步機上跑步比較輕鬆”的體驗。

小調整:如果你想克服跑步機缺少後蹬發力的弱點,不妨將跑步機的坡度略微調高一些。坡度會讓你自然後蹬發力,儘管這和戶外跑還是有一些差別。

差別2:跑道的彈性

跑步機讓人跑步更輕鬆一些的另一個原因,是跑道的彈性。良好的跑道彈性,緩衝了大部分的腳掌落地的反向衝擊力。肌肉和關節,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適應。

相反,在戶外跑時,在城市裏多半是水泥路和柏油路,硬度遠超跑步機的跑臺。就算是在設有專用跑道的公園或綠地,其硬度也只是比馬路上略好一些。

戶外跑造成的腳掌落地衝擊力,遠超跑步機。因此,下肢肌肉的抖動造成的能量損耗也更大,肌肉和關節也需要花費更大的努力來適應。

貼士:長距離戶外跑時,穿上鬆緊度適當的緊身五分、七分或九分運動褲,有助於收束下肢肌肉,減少肌肉抖動,可以跑得更輕鬆一些。

差別3:跑步環境的巨大差別

跑步機這種室內跑環境,堪稱“完美”,因爲幾乎不存在任何外在因素干擾跑步者。也就是說,鍛鍊者不用額外耗費體力和精力,“分神”應付外部因素。

戶外跑就不同了,影響的因素五花八門,且多不可控,比如:

颳風造成的風的阻力,起伏的坡道,爲避讓車輛或行人採取的加速、急停等動作,雨雪天邊跑邊注意是否路面過滑,施工造成的路面坑窪,紅綠燈中斷跑步節奏等等。

這些因素,都需要跑步者投入相當大的體能來應對。

從身體的使用方式來說,戶外跑更接近人類自然的跑步方式。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我們的祖先也是在自然生存環境中,鍛煉出自己的奔跑能力。因此,御行君認爲,喜歡跑步的朋友,儘可能多參加戶外跑。

但這並不是說跑步機一無是處。跑步機作爲一種現代發明的健身設備,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節奏的需要,更加方便。

有人說,你前面不是還說“跑步機跑起來輕鬆”嗎?沒錯,但這只是定性評價。有人用跑步機鍛鍊照樣還是胖子,有人用跑步機卻可以練出跑全程馬拉松的能力。

貼士: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跑步愛好者,那麼戶外跑還是用跑步機,都無所謂。喜歡哪種方式,就用哪種方式。如果你是對跑步有所追求的跑者,比如你準備參加馬拉松,那最好以戶外跑爲主,因爲最終的比賽場所是戶外,而不是在跑步機上。

即,跑步機和戶外跑雖然有差別,但這些差別,並不足以對鍛鍊效果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能夠決定運動效果好壞的,只有運動者本人。

一個跑步者,無論他是在跑步機上跑,還是戶外跑,跑步速度、跑量、運動頻率、跑步方式等等,才能夠主導最終的運動效果。

瞭解了兩者的差別,則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用好這些差別,跑得更快、跑得更遠,而不必非得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

【延伸閱讀】

動感單車和跑步機,哪個減肥效果更好?

每天晚上跑10公里能瘦嗎?能!但你能跑10公里時已經不胖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