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裏,雯雯就一直沒有什麼時間觀念,不管做什麼事情,基本上都是能拖就拖,完全不懂得好好把時間利用起來。對此,雯雯媽媽一直都非常苦惱,卻又不知該從何下手,才能徹底消除女兒拖拉磨蹭的壞毛病。

01 揭開孩子拖拉磨蹭的3個原因

生活中像雯雯這樣有拖拉磨蹭壞習慣的孩子有不少,常令家長感到頭疼。通常來說,孩子之所以出現做事拖拉磨蹭的壞習慣,主要是因爲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孩子對所做的事情比較生疏,並且可能由於身體機能發育不完全,神經肌肉等協調能力較弱,且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導致做事比較慢;第二,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在做事時沒有緊迫感,常常邊做邊玩,無法專注於一件事情上;第三,家長平時有做事拖拉磨蹭的壞習慣,孩子在朝夕相處中受到不良影響。

以上三點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都可通過後天的訓練和引導改正。像雯雯媽媽那樣,爲孩子訂立詳細的作息時間表和獎懲制度等就是個非常不錯的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改善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02 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

如果孩子缺乏良好的時間觀念,那麼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都將沒有緊迫感,很容易就會變得磨磨蹭蹭的。家長想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有一些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鑑的。

1.幫助孩子樹立今日事今日畢的觀念和習慣。這一點需要家長的言傳身教,只有家長自己先有良好的時間觀念,纔有可能去引導和教育孩子,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改掉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2.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不少孩子其實都不能真切體會到時間的寶貴,總覺得時間很多,浪費一點沒有什麼關係。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改變浪費時間的壞習慣,就必須建立起明確的獎懲制度,讓孩子明白,浪費時間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只有讓孩子切身體會到了這一點,他們才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爲,從而逐漸改掉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3.幫助孩子合理制定時間計劃。年齡越小的孩子自律能力往往就越差,需要家長的監督和管理。所以,家長不妨與孩子一同討論,爲日常的事務制訂一個詳細的時間計劃表,讓孩子根據這個時間計劃表去安排自己的要做的事情,從而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

03 巧用計時器,讓孩子告別拖拉磨蹭

很多孩子在學習和做事方面往往缺乏條理性,這也是造成拖拉磨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這一點,家長不妨利用計時器來幫助孩子建立做事和學習的條理性,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可以選用的計時器有很多,比如機械小鬧鐘、電子鬧鐘、手機鬧鐘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給孩子“計時”的時候,要注意幫助孩子把每一個步驟要做的事情都清晰明確地規定清楚。比如幾點之前必須起牀、幾點到幾點刷牙洗臉、幾點開始喫早餐,幾點要出門上學等等,只有把時間段落實清楚,越具體越好,而不是含糊其辭,這樣才便於有效監督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好要做的事情。

04 家長要懂得以身作則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不僅是他們的第一個老師,同時也是他們做人做事的一個學習“範本”。

因此,家長的做事和生活習慣,往往能夠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家長本身就是個缺乏條理性、沒有時間觀念的人,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在家長的影響下變得拖拉磨蹭,沒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反之,如果家長本身是個很有時間觀念的人,那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變得和父母一樣很有時間觀念。

05 從生活細節入手,教孩子學會珍惜時間

要讓孩子學會珍惜時間,我們首先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而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我們就得讓孩子意識到“時間”的存在,把“時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叫孩子起牀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要讓孩子做的事情和當下具體時間結合在一起;在提醒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同樣也是如此。強調“時間”的存在,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時間”在不斷地流逝。

1.讓孩子知道“一分鐘”時間究竟能做什麼

現實中,很多孩子其實對一分鐘時間沒有直觀感受,在他們看來,一分鐘的時間很短,似乎無足輕重。要改變孩子的這種錯誤認識,家長要先幫助孩子樹立這樣一個觀念:珍惜時間,要從每一分鐘開始。

要讓孩子真正明白每一分鐘的寶貴,單靠給孩子講大道理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孩子如果沒有親身體驗,也無法理解這些抽象的時間觀念。所以,家長不妨帶領孩子親身體會一下“一分鐘”時間究竟有多長、“一分鐘”時間究竟能做什麼……

比如,家長可以讓孩子試着在“一分鐘”之內數數字、背單詞、寫字、口頭表達等等,看看最多能數到幾,能背幾個單詞、能寫幾個字、能說幾句話等等。當孩子切身體會到花費“一分鐘”時間可做些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們纔會真正理解“一分鐘”時間所具有的價值。

2.讓孩子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

爲了讓孩子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時間究竟都花在了什麼地方,家長可讓孩子試着記一個時間流水賬,把自己在這一整天當中做了什麼事,每件事花費了多少時間都記錄下來。

有了這樣一份時間記錄,可以讓孩子更直觀地看到,自己把一整天的時間都用到了什麼地方,其中又有多少時間是被白白浪費掉的。

3.讓孩子切身體會不守時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想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守時的重要性,家長不妨挑選合適的機會,讓孩子切身體會不守時的後果。

比如,孩子如果早上出門總是磨磨蹭蹭的,不重視時間,那麼家長不妨和孩子定個規定,幾點必須要出門,否則遲到了孩子就得自己承擔後果。

當孩子沒能按照規定的時間出門上學的時候,必然會因爲遲到被老師批評,當孩子體驗到被老師批評的後果時,纔有可能吸取教訓。

結語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在本質上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而做事不拖拉磨蹭,其實就是一種良好習慣。

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生,但好習慣卻可以伴隨孩子的一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首要目的之一。

巧用計時器等辦法,當然不是讓孩子告別拖拉磨蹭的唯一辦法,但如果能夠用好這一套“組合拳”,相信孩子很快就能改變拖拉磨蹭的壞毛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