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以爲老師是弱勢羣體。複雜的現實社會好像不盡然。

11月4日,江西南昌的明女士稱,自己家小朋友的數學作業,老師要求讓家長批改,不批改還需要向老師提供一份手寫情況說明。

此事一經披露,迅速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評論中能看到太多家長“苦老師久矣”。但是大多數家長也就只敢在評論區吐吐槽,在家長羣還是“很現實”,全都乖乖地,默默地,不發雜音,生怕得罪老師,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看起來,老師怎麼有點像“官”一樣的存在?不僅管住學生,也能管住家長。

好像不少當官的家長也怕老師呢!江湖人戲稱:“老師見官大一級。”

老師怎麼就悄悄的“官威”逼人了呢?

主要原因是“家長給慣的”。孩子在大多數家長眼裏都是“小皇帝”,對“小皇帝”得供着。“小皇帝”的老師直接影響“小皇帝”的成績和命運,位高權重,惹不起,也得供着。

家長願意供着,老師當然樂意接受這種“禮遇”。在家長羣,老師放個“屁”,立馬有許多家長跟“屁”:聞之有麝香之味,聽之有絲竹之音。

第二個原因是“老師膨脹”了。有些老師真以爲自己是“天地君親師”排行第五,對學生責任重大,可是又“日理萬機”忙得很,於是就悄悄把“家長”任命爲“助教”,代爲批改作業。

這樣既減輕了工作量,又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兩全其美。

第三個原因,學校方有放任老師的嫌疑。記得小編以前當老師時,學校領導每週要安排專人檢查老師備課、批改作業情況。

那個時候,批改作業是老師的分內之事。忙一點或懶一點的老師,有時可能會忘了批改作業,或者每頁打個大勾勾應付了事。學校檢查中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輕則通報批評,重則扣發績效獎金。

現在,世道變了。老師堂而皇之的不批改作業,還更進一步把家長也使喚上了。佩服佩服!羨慕羨慕!

老師減負了,家長卻受不住了。那個退出家長羣的家長說:讓我批改完作業還要昧着良心說,老師辛苦了……作業我來改,學生我來教,到底是誰辛苦?

一語戳中許多家長的“痛點”,短時間獲點贊破百萬。

按理說,家長給孩子交了學費,相當於購買了學校老師的教學教育產品。從買賣關係上看,家長是“需求方”,是消費者;學校老師是“供給方”,是教育教學產品提供者。

消費者在很多商家、廠家眼裏,等同於“衣食父母”,很多“供給方”甚至把消費者供爲“上帝”,千方百計服務“上帝”,討好“上帝”。

在老師面前,家長掏了錢,卻像“孫子”一樣,還要千方百計討好老師。

這關係不正常。如何調整這個不正常關係呢?

第一,家長請不要“跪着”,像鄭淵潔那樣,站起來說話。

重新理清批改作業的責任主體。不要胡亂接活。頂多家長有輔導孩子完成作業的義務。絕無批改作業的職責。

第二,老師請“三省吾身”:佈置作業合適乎?親自批改作業乎?與家長位置擺正乎?如果不合適,那就應該調整。

第三,校方別放任自流,要履行監管之責,讓老師批改作業重新走上正軌。當然,校方針對老師負擔過重問題,也要千方百計給老師減負。

最後,謹對兢兢業業奮鬥在教育戰線的更多的老師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