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商隱有句詩,叫:“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喫”,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當時張飛的形象,是一個草莽英雄。張飛和關羽,是三國時期兩大虎將,然而後世祭拜立廟較多的,是關羽而不是張飛。關羽一度被認爲是財神爺,無論商賈還是地痞惡棍,都拜關公。

關羽被神化了,而張飛,一直是人們心目中武將的代表。尤其是在宋元的評書和戲曲中,張飛可以說是天下第一條好漢。

《三國演義》中,是三英(劉關張)戰呂布,而在元代雜劇《單戰呂布》和《三出小沛》中,張飛一人就打敗了呂布。呂布圍困沛城,張飛三次突圍,殺得了呂布不敢目視張飛,呂布吩咐手下道:“將徵旗遮住我麪皮,俺往左手下過去,讓他右手出陣去吧!”

《三國演義》中,張飛鞭打督郵讓人看得拍手稱快,而在《三國志平話》中,張飛的舉動更是讓人解恨,他直接將袁術的太子給摔死了。

《三國演義》中,關羽十分肯定張飛的武功,其對曹操說道:“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而”

而在說書人眼中,張飛無疑是天下第一條好漢,古城會戰中,就連趙雲也不是張飛的對手,凡間的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在元代的說書人眼中,完全就是荒唐。

戲曲中的張飛,是一個容貌與智慧並存的角色,張飛是方臉,一雙大眼炯炯有神,在古代他是美男子,人們將美男子的臉型,稱之爲“張飛臉”

張飛有勇有謀,他的勇,體現在大破杏林莊中。很可惜,《三國演義》借鑑了很多戲曲、民間傳說和史料,卻把最精彩的張飛大破杏林莊給遺漏了。這是一個怎麼的故事呢?

張飛大破杏林莊的大致故事如下:

話說,劉關張招兵買馬,對抗黃巾軍時,黃巾軍來犯幽州,劉備接到燕主的邀請,前往協助擊退黃巾軍。黃巾軍中的張寶和張表,集合了二十萬人馬在兗州附近的杏林莊一帶

探得情報後,劉備決定率三千五百軍在杏林莊下寨。

劉備問:“誰敢持詔書進杏林莊詔安”,張飛答道:“我敢”。張飛一人一騎,闖入杏林莊,橫衝直撞,勢不可擋。跑到張表面前,讓張表下馬投降,張表大怒,率重兵包圍張飛,張飛舞動長矛,敵軍不敢上前,張飛左右馳騁,擾得敵軍陣腳大亂。

此時劉備率大軍乘機入莊,佔領了杏林莊。

當得知張表率殘兵逃往兗州,與張寶和兵一處,盟軍元帥派劉備前往兗州,劉備又問,誰敢往兗州詔安,張飛答道:“我敢”。

張飛帶領幾百位鐵騎,往兗州城問戰。張表見是張飛,告訴張寶不可開城門,並將張飛大破杏林莊的經過一併說出。

兗州城門緊閉,無論張飛如何叫罵侮辱,張表都不開城門。張飛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急中生智,命士兵卸甲洗馬。

兗州城內的張寶,望見張飛放鬆戒備,與張表商議乘機生擒張飛。於是大開城門,張表率五千人,衝出城門來擒張飛。張飛一行,慌忙騎馬逃竄。

張表追了有四十里,忽見劉備率大軍前來支援,這能退兵到一林子裏,忽然林子中關羽殺出,張表被嚇得只能退兵回兗州。

張寶看見張表回軍,下令開城門,誰知張飛早已埋伏在城壕柳林之下,乘機闖入城內,張飛揮動長矛,敵軍不敢靠近,城門無法關閉。

很快,劉備張飛帶領大隊人馬趕到,殺入城內,佔領了兗州。

以上,便是張飛“洗馬賺兗州”的故事。

“大破杏林莊”體現了張飛的勇,“洗馬賺兗州”體現了張飛的謀,然而,無論是“大破杏林莊”還是“洗馬賺兗州”,都沒有被寫進《三國演義》。

爲何呢?原因很簡單,如果讓張飛一人就把所有事情給幹了,其他的角色戲碼,就不好安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