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108河津市過境改線(寺莊至龍門段)工程施工現場 史甜甜 攝

運城日報訊 (記者 劉曉瑞)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排名山西第一,創下近年來全省排名最高點。

主要經濟指標(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高於全省幅度在1.2個點到3.3個點之間。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69.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提升2.4個和5.3個百分點。

近日,市統計局公佈的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帶來一連串好消息。

亮眼成績單的背後,市委、市政府做了那些努力?

GDP增速3.1%。在疫情衝擊的特殊時期裏,我們該怎樣看待這個跟往年相比並不是很高的增速?它又從何而來?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三次產業全面增長

“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衝擊的前提下,我市前三季度能回補到這麼一個平穩增長的速度,實屬不易。”市統計局副局長王涑波分析說:“GDP增速3.1%。雖然只恢復到去年同期的一半水平(去年前三季度增速6.4%),低於去年同期3.3個百分點,但增速比今年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提升2.4個和5.3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增速(1.3%)1.8個百分點,高於全國(0.7%)2.4個百分點,增速全省第3名(總量第3名)。”

今年以來全市GDP增速經歷了一條“低谷爬坡”式的運行軌跡,從一季度的負增長(增速爲-2.2%),到上半年的由負轉正(增速回升到0.7%),再到前三季度的平穩有進、穩步恢復(增速達3.1%),其中,有工業逐月加快的支撐,有服務業努力復甦的貢獻,也有農業韌性發展的成效。

“前三季度,隨着市場供需循環逐步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好轉,全市鋼鐵、煉焦等重點行業持續向好,再加上新投產企業入庫等積極因素推動,全市工業自6月份以來呈現逐月加快的增長態勢。”市統計局四級調研員趙淑雲說。

前三季度,全市53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比增長5.1%。尤其是9月當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增速比上月提升1.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16.8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加快,體現在多數行業和產品實現增長,生產恢復態勢良好,工業增長面也有所擴大。從行業看,前三季度全市3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0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爲57.1%。從產品產量看,全市重點監測的28種工業產品中,有17種產品產量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爲60.7%。

工業生產加快,得益於部分重點行業形勢的好轉。“前三季度,全市3大工業門類中,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其中,鋼鐵、煉焦業又爲主要動力。”趙淑雲分析,前三季度,全市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增長14.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增長15.6%。

“前三季度,隨着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服務業逐步走出疫情帶來的深度衝擊,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和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恢復明顯,推動全市服務業平穩回升,對GDP拉動作用加大。”王涑波透露,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半年提升1個百分點,上拉GDP增速0.9個百分點,拉動作用比上半年提升0.5個百分點。

“農業韌性發展也是助推經濟穩定恢復的一個重要原因。”王涑波說,前三季度,全市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林牧漁業全面增長。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7.3億元,同比增長3%,比上半年回升3.8個百分點。

趙淑雲分析,今年全市糧食預計實現增產。全市小麥總產量132.6萬噸,同比增長4. 6%;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主要秋糧作物總體長勢較好,秋糧生產有望增收。蔬菜面積和產量預計也能實現雙雙增長。

農業增產的同時,全市農業種植結構也在持續優化。根莖類、蔥蒜類、葉菜類等蔬菜生產形勢良好,帶動全市蔬菜面積和產量實現增長。

水果產量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全市水果產量334.7萬噸,同比增長7.8%。

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

前三季度我市投資增速達10.7%,全省排名第一。這是前三季度主要指標數據中最亮的一個點。

“這是今年全市上下堅持項目爲王,聚焦‘六新’發展,大力推進各項重點項目達產達效的結果。”王涑波說,前三季度,在項目建設快速增長拉動下,我市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65.1億元,同比增長10.7%,超出上年同期6.6個百分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我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強烈的機遇意識、項目意識,全力謀劃推進項目建設。前三季度,全市施工項目1376個,同比增加221個,比上半年增加327個,比1月—8月份增加131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個數829個,同比增加214個,比上半年增加306個,比1月—8月份增加121個。前三季度,全市億元以上施工項目269個,同比增加33個;完成投資211.3億元,同比增長17.8%。

“可以說,全市項目建設進入了快進模式。”王涑波說,據統計,全市各類項目建設涉及新興產業項目、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項目、社會民生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等方面。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增長極。項目建設加速了運城新舊能動的轉換,加快了運城經濟新動能的成長步伐,推動了全市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工業新動能回升明顯。前三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由負轉正,同比增長2.1%,增速比1月—8月份回升3.9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比1月—8月份回升1.9個百分點。

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持續推進。前三季度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8.6%;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4%,其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22.8%。

網絡消費保持活躍。前三季度,全市限額以上網絡商品零售額4.8億元,同比增長84.7%。

新興服務業增勢良好。1月—8月份,全市規上服務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增速高於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6.3個百分點,佔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重36.3%,比上年同期提升5.5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我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勢良好。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18.6億元,同比增長8.6%,比上半年提高3.5個百分點;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223.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5%,比上半年提高22.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101.6億元,同比增長56.7%,比1月—8月份提高3.7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27.3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持續回暖

前三季度,在推進服務業發展、擴內需促消費及各項文旅推介活動的帶動下,全市消費市場加速回補,消費潛力持續釋放,穩步對沖着疫情衝擊的影響。

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4.3億元,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別收窄3.6個、8.6個百分點。其中,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65億元,同比下降5.4%。

隨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居民外出消費活動增加,商品零售回升明顯,尤其是三季度當季由負轉正,同比增長1%,爲年內首次正增長。

“三季度商品零售的明顯回升,顯示出消費品市場加速恢復的態勢。”趙淑雲認爲,前三季度我市消費市場不斷復甦呈現出以下特點:

鄉村消費增速快於城鎮,實現大幅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60.3億元,同比下降10.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4億元,同比增長1.3%,快於城鎮消費11.7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升13個百分點。

生活必需品類商品拉動明顯。9月當月,全市限額以上單位22個商品大類中,17種商品零售額實現正增長,增長面近八成。其中,糧油食品、中西藥品、服裝鞋帽、日用品類等生活必需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35.7%、24.6%、12.8%、75. 5%。

部分消費升級增速加快。9月當月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書報雜誌類、通訊器材類等商品零售額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2.3%、14.7%、49.8%、84%。汽車類和石油類商品零售額增勢良好,同比分別增長21.1%和21.8%。

旅遊市場降幅持續收窄。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全市旅遊業衝擊明顯。前三季度,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和關公旅遊文化節等大型推介宣傳活動的推動下,全市旅遊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降幅實現小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累計接待遊客1213.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7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