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大自然物種優略淘汰的因素

我說:“原來最開始的生命是藍藻和細菌啊!

那包括人類在內的現代生物是怎樣從藍藻和細菌進化出來的呢?”

大神回道:“你這句話用了一個很好的詞~進化。這是達爾文提出的一個概念。其具體含義可以用八個字概括: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後面我們將用活生生的歷史事實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其實每個物種都天生具有多樣化的特性,假如任其自由發展,會很快佔領地球的海陸空。比如恐龍就是如此,但是地球上的物種是如此之多,那麼大自然靠什麼來進行優勝劣汰呢,這種選擇的過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氣候影響因素。”

第一個便是冰期

長期氣候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冰期和間冰期的影響。

大四季理論將地球的活動時期劃分春夏秋冬類似的大四季。其中無論夏季還是冬季都不適宜生物的生存,只有在春季或者秋季的短暫時間裏才能生存繁衍。在大夏季的時候,太陽毒辣如火,地球上寸草不生,大氣圈被無限削弱,水分被大量蒸發逃逸到太空中。只有在一些地球極深的巖洞中可能存在避風崗容納着極少數倖存的動植物,絕大部分生命滅絕。可以用火星來作對照,它就是這樣的情況:無水(從前有海洋)、無生命(或許有生命存在它的衆多地下洞穴中)。

只有在大夏季的漫長歲月過去後,生命才能重新繁衍並滋生出新的大氣圈和新的物種,迎來生命的百花齊放。但是在大秋季的漫長歲月之後,地球又會迎來大冬季的來臨。大冬季的頂點(冬至)將以地球完全被冰層覆蓋成爲一個雪球而達到頂點。可以用木衛二來作對照。

大四季的成因:

太陽系每2.6億年環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週,在這一週中地球經歷銀河系的恆星密集區域或者是稀少區域。這是造成地球上大夏季或者是大冬季的主要原因。

人類的發展歷程太短暫,連一次太陽公轉的時間都遠遠沒有過完,也就無從親身驗證這一理論,但是如果真的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的話,人類也就滅絕了。人類只是經歷了一次第四紀大冰期和幾次小冰河時期。科學家們只能通過地質考查來推測。。

比如大夏季,恰好地球跟隨太陽系穿過銀河系的恆星密集中心地帶,以致多個恆星較爲接近地球,使得地球上來看認爲多個太陽同時出現。如果出現這種天象,自然地球上也就難免發生生物滅絕事件。而大冬季的情況正好相反,冰川將整個地球包裹,成爲一個雪球。

之後隨着地球位置的變化以及冰層底部未凝結的水中的殘餘生物的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增多,溫室效應逐漸強大,使得冰層逐漸消融,既而使得地球表面對太陽光的反射力度降低,導致連鎖反應,地球表面消融了,除了南北極之外的地方都開始解凍,生命也將迎來百花齊放的美好時光。人類現在所處的時代就是美好的春季。

如果按照太陽的公轉週期來說,每2.6億年會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大的週期,歷史上的冰期並不是如人類瞭解的那麼少。

如同春季會有倒春寒,大四季的春季也一樣擁有大冰期和大間冰期之分。往往大冰期會引致某些生物的滅絕,而大冰期之後的大間冰期又意味着生物的大發展。

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大約明末時期,地球就出現了一次小冰河時期。當時天地迎來乾冷氣候,作物嚴重減產,導致人相食,農民起義不斷,明朝也覆亡於此。西方當時因爲航海時代的發達,以全球爲殖民地,即使影響也損失不大,損失最大的是中國爲代表的北半球溫帶大陸地區農耕國家。

近代隨着工業文明的興起,二氧化碳在以幾何倍數的效應在增加,溫室效應加劇,地球越來越熱,兩極冰川和高山冰川在逐漸地消融,地球海洋的鹽度增加程度在減小,而海一u面開始上升,即水量在逐漸增加。如果放任下去,以現在的上海爲代表的海洋低地國家和地區將成一片澤國,世界的七大洲可能又將變成幾個超級大洲和一些大島的模樣。”

我追問道:“那麼是否冰期就一定會發生雪球事件呢?”

大神回道:“未必。

大冰期(也稱大冰河期)發生時,兩極冰川和高山冰川分別向低緯度和平原地帶延伸。但是通常到達南北緯60度左右時,就會停止延伸。反而會因爲光照等因素,絕大部分都會停止延長,從而出現嚴寒和溫暖氣候的反覆交替。比如人類親身經歷的第四紀冰期就是如此。

有非常小的概率會出現冰川到達南北緯30度的情況。這時由於太陽的光照絕大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冰川會加速延伸,蔓延到赤道,以致地球迅速化爲一個雪球。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生物將滅絕,僅在冰凍的深海下的液態水中存在着海底的微生物等適應性強的生物。

這種狀態下,即使太陽也挽救不了地球(光照都被反射回太空)。能夠挽救地球的是冰層下的火山爆發以及液態水中的生物活動所帶來的二氧化碳。在幾千萬年的時間裏,不斷產生的二氧化碳,使得溫室效應加劇。經過漫長時間的積累,使得冰層逐漸消融,直到地表冰雪融化,這樣太陽的威力也就能夠顯現,這樣的連鎖反應使得地球全面解凍。

兩極和高山冰川又會退回到它們原來所在的地方。”

我追問:“歷史上發生過幾次雪球事件?”

“元古宙時約22億年前發生過一次雪球時期,即地球完全被冰雪覆蓋。

元古宙時的成冰紀發生了一次雪球事件,地球被冰雪完全覆蓋。通常科學家們把它視爲第一次冰河期。

奧陶紀末期發生一次規模較大的大冰期,未發生雪球事件。南方的非洲大陸和南美包括南歐(岡瓦納大陸)都發生了冰川沉積。

石炭紀晚期,也發生了一次小冰河期,未造成生物滅絕效果。這是地球上的科學家們通過地質考查發現的幾次冰期事件。事實上在地球40多億年的歷史中,這樣的冰期發生次數太多了,沒法一一列舉。只是這幾次對生物的發展有作用,所以人們才認爲只有這幾次冰期。”

“那第二個氣候影響因素是什麼?”

“第二個影響地球氣候的因素是地球磁場的反轉。

極地磁場的反轉會導致生物本身磁場的絮亂,並引起氣候的劇烈變化。

從歷史上看每隔幾萬年,地球的南北極磁場就會發生轉換。新生代以來,已經發生了171次磁場反轉。但是最近的一次磁場反轉發生在七十萬年前,之所以這麼長的時間地球磁場沒有發生變化,其中的原因我們在後面會有介紹。

每一次磁場反轉都需要一萬年左右的時間來恢復。

科學家們現在已經發現北美磁場有減弱的趨勢,這代表在不遠的將來地球上將發生又一次磁場反轉。之所以科學家們作此判斷是因爲每一次磁場反轉都經歷了從強到弱到0再到強的過程。

人們在幾百年前發現了南極洲的未被冰蓋覆蓋的真實地貌地形圖。這以當時技術來說,無法解釋人們如何能夠克服嚴寒,直接透過冰層發現大陸的全貌。這隻能說明:很久之前人們在南極洲還很溫暖的時候就已經測匯了地圖。而南極洲現在也勘探發掘了許多溫帶的動植物化石,這一發現也有力地證明了南極洲並非一直被冰雪覆蓋的事實。這是對地球磁場反轉理論的有力證明。而地球磁場反轉也會導致大冰期的發生。磁場的變化與大冰期互相影響,共同主宰生物的優勝劣汰。

第三個影響地球氣候的因素是太陽磁場的反轉。

太陽每11年發生一次磁場反轉。太陽磁場反轉會也會導致地球磁場的短期擾動,尤其是其太陽黑子和太陽風等的影響會引起地球上短期內降雨的多少發生變化。對古代農業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現代的航海通訊等也往往受到太陽磁場活動的強烈干擾。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太陽神金烏,是一隻三足神鴉。而十日當空,更被傳說成爲太陽神的十個兒子,每次按時由母親月神安排一隻金烏值日,某一天月神因爲有事離開。十隻金烏頑皮地跑了出來,炙烤着大地。最終引來了人類的英雄后羿,他手持射日神弓,將九隻金烏給射了下來,嚇得最後一隻金烏狼狽逃到了湯谷,躲在了扶桑樹下。據說這就是堯帝時候的事情。

而上面神話中的金烏,應該就是人們觀察太陽黑子爆發時候太陽上黑子組成的圖案,這種圖案非常像是一隻三足烏鴉。

而十日橫空可能代表着當時黑子活動十分劇烈,發生了嚴重的旱災。而當時正是史前時代最近的一次洪水期間,這說明當時同時發生旱災和洪水,說明全球變暖與洪水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正是因爲全球變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引致海水倒灌,發生了北半球的海侵事件。”

第四個影響因素是造山運動。

地球上自從地殼形成以來,就一直持續不斷地發生造山運動。

這種運動所造成的海陸變化,也在極大的影響地球的氣候。比如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就阻擋了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北上,從而極大地改變了華南地區的氣候變化,使得中亞地區(包括中國的新疆)形成了大片的沙漠。

有一位叫牟其中的企業家突發奇想,上書政府,想要用核武器將喜馬拉雅山脈炸出一個缺口,從而改變新疆的氣候。”

我驚訝:“真的嗎?真敢想啊!那政府答應了嗎?”

大神道:“沒有答應。所以新疆的氣候也沒有變化。不過如果政府真的這麼做的話,結果會怎麼樣?你想像一下。”

我茫然:“……,真的想像不到,會發生什麼情況,不過新疆的情況會變好吧!”

大神:“新疆的情況好不好且不說,會產生三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西藏會成爲核生化區,將不適宜人類的生存。

其次,喜馬拉雅山脈屬於歐亞大陸板塊和印度洋和澳洲板塊的分界線,屬於傳統的地震高發地帶。如果採用核武器開出缺口,將可能引起地球上新一輪的造山運動。有可能華南數億人口都將受到影響,且也將使印度次大陸成爲核生化區和地震高發區,導致數億人口喪生。

最後也可能是最糟糕的結果就是印度次大陸在地震中沉入印度洋,類似於亞特蘭蒂斯的沉沒。”

我驚訝:“這麼嚴重啊!幸好政府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不過這個亞特蘭蒂斯是什麼呀?”

大神:“這個後面我會講給你的。我們接着講述造山運動的理論。

中生代時地球僅有現今地球質量和體積的60%左右,實際上地球一直在不斷地發生體積和質量的膨脹。

伴隨着地球質量和體積的逐漸膨脹,地球的引力在不斷地增大,從而使得生物的身體爲了適應這種漸漸變大的引力而變得越來越小。今天地球上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就只有大象了,且只有五千公斤左右,遠遠不及當年的恐龍(最大100噸),其它的大型動物要麼滅絕(如猛獁象),要麼向小型化發展(如老鼠、貓)。

在地球膨脹的過程中,地表的岩層厚度不斷地變薄,而地底的岩漿壓力持續不斷地擠壓地表岩層,使得某些薄弱地帶被衝開,形成火山噴發和強烈地震,以釋放地表膨脹的壓力。

通常發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往往處於板塊的交界處。這一點從古到今一直沒有改變過。

火山和地震的結果形成新的大山和裂谷,決定形成大山還是裂谷的關鍵是地底岩漿的均衡與否:如果岩漿不足以填補造山運動形成的罅隙,則形成裂谷;反之岩漿供應充足,則形成高山。今天的喜馬拉雅山就是造山運動形成的。”

我問:“造山運動有這麼大的影響啊!聽說地球上曾經出現過整塊大陸時期,那時應該沒有這種運動了吧?”

大神:“錯誤。

首先大陸統一時期的形成恰恰意味着統一之前造山運動的更加強烈。而統一之後也不代表各大板塊之間是平靜的,實際上它們之間的內部應力(排斥力)在累積之中。只要條件合適,它們就會通過劇烈的火山和地震運動將大陸撕碎。

事實上歷史上形成的幾塊大陸也都消亡於各種造山運動之中。”

“那現在還有這種造山運動嗎?”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一章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