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辽沈战役结束后,四野解放军在林彪的指挥下,挥师南下,进行了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四野再次接到命令,要消灭白崇禧集团30万人,由此,四野再次南下,在这个时刻,陈赓的第四兵团,在中央军委的命令下,被划分给林彪指挥。

抗战时期,陈赓就是刘邓麾下大将,任386旅旅长,到了抗战胜利时,陈赓成为了刘邓大军麾下的四纵司令,后来,四纵和九纵一同被整编为第四兵团,陈赓时任司令,由此,陈赓兵团正式形成,麾下下辖13军、14军和15军,共10万余人。

陈赓时任司令,副司令是郭天民,当时中央军委下令,要他们属于林彪指挥时,两人并没有什么怨气,陈赓提议说,四野的老底子,都是中央苏区的红军,而我们则是鄂豫皖苏区的红军,考虑诸多原因,我们的部队应该喊四野的部队老大哥,郭天民对此表示赞同。

陈赓与林彪,早在1927年南昌起义时,就已经熟识,当时陈赓为营长,林彪为连长,在战斗中,林彪所在的连正打仗时,由于损失惨重,林彪想要离开,后来在陈赓的督促下,林彪才重新回到战场,如今两人的身份互换,林彪成为了陈赓的上司。

陈赓兵团刚被划分给林彪指挥,两人就发生了冲突,当时林彪远在郑州,陈赓率部在江西,有一天,林彪派来一个联络副官,通知陈赓,林总此后指挥要到师,也就是说,这是“越级指挥”

陈赓对此不理解,也不能接受,越级指挥到师,那还要军长干什么?陈赓就在这位联络副官给林彪的回电中称:我们各师电台少,不宜都沟通联络。

7月,林彪下令,要在湖南醴陵、衡阳一带,与白崇禧主力部队决战,陈赓当时在南京开会,副司令郭天民与其麾下的军长接到命令后,一致认为,当时正是夏日,部队纷纷减员,如果再长途跋涉打疲劳战,并不合适,林彪是司令员总指挥,军长虽然有意见,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战场抗命,这是铁令。

陈赓回来后,直接向军委毛主席发电,反驳林彪的作战计划,并且说出不合适的地方,这份电报又分别呈送二野指挥部,林彪等人,几天后,毛主席回电:陈赓做得对,白崇禧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和我作战,因此,对白作战,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以掌握主动。

这是两人第一次冲突,毛主席支持了陈赓,第二次冲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民党政权在广州,他们准备难逃,林彪再次给陈赓下令:令四兵团后尾主力原地停止待命,先头追敌部队如未抓住敌人,并无把握吃掉敌人时也都现地停止,准备由曲江、英德地区直向西平行入桂,以达成协同四野于湘桂地区解决桂白(崇禧)问题。

林彪这份军事计划交给毛主席后,毛主席给予了支持,并且发电给陈赓,要他们按计划行事,陈赓接到命令,找来了其他的兵团负责人,再次商议此事。

经过讨论,陈赓认为林彪的作战计划有变化,因而他再次给毛主席发电,指出了不足之处,毛主席看到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对陈赓提出了赞扬,并且回电接受陈赓提出的作战计划。

10月13日,陈赓督促所部,全部向广州进发,毛主席来电,如果发现广州一带国民党部队向广西逃窜时,陈赓兵团要片刻不停息的追逐,可是到了15日,林彪却给陈赓发电,要他们休整,不要再追敌。

陈赓认为林彪的计划不符合毛主席的想法,就没有遵守他的命令,反而令各部继续追敌,毛主席否决了林彪的电报,要陈赓继续追敌,陈赓所部事后取得巨大胜利,林彪发来贺电:祝贺第四兵团在恩平、阳春、阳江战斗中取得的胜利。

此后,在雷州半岛一战,林彪指挥失误,陈赓再次提出反对建议,毛主席发电:同意陈赓同志建议,在陈赓的指挥下,第四兵团再次打了胜仗,歼灭敌人华中长官公署及所属部队12万余人,缴获汽车400余辆,野炮42门。

不过也有遗憾的一点,当时15军正准备追击剩下敌人时,林彪下令要15军于当地剿匪,由此,剿匪4000余人,却是放跑了敌人1万多人。

我们在今天来看,陈赓与林彪之间的军事争议,并不是参差着个人感情的,当时陈赓是在一线指挥,而林彪则是坐镇后方,我们都知道,战场上变化是很快的,时不我待,因而把握战场上瞬息变化的机会,是一个优秀指战员,必备的能力。

陈赓与林彪几次冲突,原因都是如此,陈赓想的是更加具体地进行最后的战争结果,而林彪则是靠在后方指挥,由此,两人有冲突,也是必然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