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的的香港,一批從歐美留學歸來的電影人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浪潮運動,爲死氣沉沉的香港電影注入生機。

作爲新浪潮導演羣體唯一的女性,許鞍華從一開始就展現出“巾幗不讓鬚眉”的架勢:處女作《瘋劫》風格大膽犀利,因而和徐克的《蝶變》、章國明的《點指兵兵》等片並稱爲新浪潮開始的標誌。

但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持續時間並不長,許鞍華1982年導演的《投奔怒海》以票房和獎項上的“雙豐收”,爲這場意義深遠的電影運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01、水深火熱的“悲慘世界”

讓人有些意外的是,《投奔怒海》作爲一部個人表達強烈的非商業片,在上映後竟拿下1500多萬的票房,創造了當時文藝片的票房紀錄。

《投奔怒海》是一部極其殘酷的社會寫實片,片中對戰後越南社會的日常圖景進行了觸目驚心的刻畫,尤其是對底層人生活的描寫,活脫脫是亞洲版的《悲慘世界》。

影片以日本記者芥川的視角切入這個故事:三年前戰爭剛剛結束時,芥川用照相機拍下百廢待興的越南社會,其中一個跛腳男孩獨自前行的畫面,深深印在芥川的腦海中。

讓芥川欣慰的是,時隔三年回到越南,這裏的生活已經恢復了正常,孩子們看上去活潑陽光,戰爭的陰霾似乎早已煙消雲散。

但隨着芥川在越南呆的時間越久,尤其在與女孩琴娘一家人相識後,他發現這一切不過是當局粉飾太平的手段,他所看到的不過是政客們放的煙霧彈,人們的生活其實和三年前並無多大改變。

琴孃的母親爲了養家,被迫拖着病體去做風塵女子;平日裏琴娘帶着年幼的弟弟們,在死人身上尋覓可以拿來換錢的物件。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權貴們沉溺在花天酒地和歌舞昇平的假象裏,底層的人民只能在生與死的邊緣掙扎浮沉,活得如此卑微艱辛。

儘管芥川試圖盡全力去拯救琴娘等人的命運,但在權力的機器面前,他所做的一切是如此無力,直到最後,他也淪爲“粉飾太平”的犧牲品。

和後來的《女人四十》、《桃姐》等片相比,《投奔怒海》冷冽殘忍,對現實的批判也入木三分,雖然缺乏瞭如今許鞍華電影的溫婉和煦,但對現實的體察和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卻是一脈相承的。

02、女主之一是周潤發的前女友

《投奔怒海》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讚譽,除了導演犀利的現實批判態度,也離不開演員們天然去雕飾的真實表演。

比如片中飾演琴孃的馬斯晨,是香港影壇公認的“千面人”,可正可邪,可冷可熱,就像香港大才女林燕妮所說,馬斯晨長了一張“橡皮臉”,可以變成很多不同的人物。

很難讓人相信,在《投奔怒海》中如此自然靈動的馬斯晨竟是第一次出演電影,琴孃的單純、質樸、倔強等性格特質都表現的那麼真實,贏得當年金像獎最佳新人獎也不足爲怪了。

讓人遺憾的是,馬斯晨的表演生涯並沒有持續太久,1989年在出演《不脫襪的人》後,她從娛樂圈退隱,自此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飾演片中另一位女主角的,是以“香港小姐”身份出道的繆騫人。

外表冷豔,遊走在各路權貴之間,表面上看,繆騫人飾演的夫人就像是黑色電影裏常看到的蛇蠍美人;但冷豔的外表下她卻懷揣一個再單純不過的願望,那就是攢夠錢,和男友一起逃到美國。

《投奔怒海》爲繆騫人贏得她的第一個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也爲她鋪平了日後的電影之路,但很多人對於繆騫人的印象,往往還是聚焦於她和周潤發無疾而終的戀情。

《狂潮》、《傾城之戀》、《胡越的故事》,合作過多次的繆騫人和周潤發因戲生情,一度被稱爲“大銀幕的金童玉女”,但最終兩人由於各個方面差異太大分手,繆騫人後來和美籍華人導演王穎結婚。

和很多同一時期的女星一樣,繆騫人在結婚後選擇退隱,如今和家人已經在美國定居。

03、劉德華演藝生涯的轉折點

片中飾演日本記者芥川的林子祥,是繼《瘋劫》後與許鞍華導演第二次合作,生活化的表演讓他也得到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但林子祥並不是科班演員出身,表演只是他的“副業”,之所以在香港演藝圈有如此高的地位,離不開他在樂壇的成就。

黃沾曾說過,香港樂壇有兩個人唱功極佳,一個是羅文,另一個就是林子祥。

《男兒當自強》、《真的漢子》、《在水中央》,作爲這些經典歌曲的原唱,林子祥無疑是香港樂壇的“門面擔當”,劉德華能夠走上歌手的道路,也離不開這位老前輩的鼓勵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劉德華在《投奔怒海》中和林子祥同臺飆戲,飾演繆騫人的“男友”祖名,一個懷揣理想卻被現實狠狠擊碎的年輕人。

彼時的劉德華在演藝圈剛剛嶄露頭角,雖然已經出演過《江湖再見》、《彩雲曲》等影視作品,但並未給他打響名聲,甚至面臨無戲可拍的窘境。

把劉德華拉出低谷的,是當時已經憑《上海灘》走紅的周潤發:其實“祖明”的角色原本定的是周潤發,因爲電影要到海南島拍攝,周潤發怕影響自己在臺灣省的市場,於是拒絕了,並向《投奔怒海》的監製夏夢推薦了劉德華。

一開始劉德華是拒絕的,對周潤發說,我也害怕失去臺灣市場的。而周潤發毫不客氣的說:你在臺灣省有啥市場,又有多少人認識你,有啥影響不影響的。

多年後回憶起這段往事,劉德華對發哥仍滿懷感激,《投奔怒海》成爲他演藝事業的轉折點,不僅帶來了金像獎最佳新人演員的提名,也讓更多人看到了他在表演方面的潛力。

04、將自己嫁給電影的許鞍華

1983年,當許鞍華憑藉《投奔怒海》拿到自己的第一個金像獎最佳導演時,絕對沒有想到日後會在金像獎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從《投奔怒海》到《明月幾時有》,許鞍華先後6次拿到金像獎的最佳導演獎,此外還有6次最佳導演的提名,是當之無愧的金像獎寵兒。

風格獨具的她是華語影壇的傳奇,40多年來,許鞍華始終以敏銳的目光捕捉着時代的滄海桑田,書寫平凡真實的小人物的故事,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受之無愧。

她的人生更是一場與衆不同的傳奇:一輩子沒結婚,不買房不買車,住在廉價公寓,和其他上班族一起擠地鐵,堂堂大導演卻過着市井小民的平凡日子。

對許鞍華來說,她早已過慣了這樣的閒散日子,只要還能不停的拍電影,有投資商願意給她投資拍戲,她已經心滿意足;至於賺不賺錢,能不能拿獎,這不是她拍電影的目的所在。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這樣一位不問名利,只管把自己“嫁給”電影事業的導演,值得所有人尊敬。(撰文:皮皮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