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終於聊到後晉了,後晉只是一個混亂時期,以中原爲主體的非一統王朝,總共也才兩任皇帝,國祚不過十二年,爲何要說個"終於"呢?

因爲它太重要了,可以說凡是與後晉相關的幾件事,基本都屬於"牽一髮而動全身"性質的事件。首先石敬瑭要登場了,此人對於後來的歷史發展走向影響深遠。其次,他對比自己小九歲的契丹主耶律德光自稱"兒",對於契丹族和後來遼地建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再者,他爲了抵禦前朝後唐的進攻而出賣燕雲十六州,基本給後來的北宋劃定了北面疆界。

石敬瑭何許人也?我們都知道自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後期藩鎮割據愈演愈烈,其中有一些藩鎮是爲了鎮壓黃巢起義而啓用的北方部族。比如西突厥裏就有一個別部叫做沙陀,唐以前管這個部族叫處月,大唐許多文獻裏面按照這個音譯寫做"朱邪"。所以"朱邪"即被認爲是當時的沙陀部族,也被看作是這個部族人的共用姓氏。

最先被起用的那個人叫朱邪赤心,在剿滅黃巢過程中立下大功,當時的唐皇不僅給他賜了皇室姓,還捎帶手兒賜了名,不僅賜給他,還捎帶手兒給他兒子賜姓名。後來朱邪赤心叫李國昌,他兒子叫李克用。李克用除了自己的兒子外,手下還有兩員大將後來都做了皇帝,先是朱溫滅唐建後梁、後是李克用兒子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再是石敬瑭滅後唐建後晉。也就是說,光是以前圍着李克用轉的人,就撐起了梁唐晉漢周"五代"中的前三個。同時也能看出,皇帝都出自這一兩代人,王朝更迭卻如此之快,就知道五代十國到底有多亂了。

李從珂是後唐最後一任皇帝,他在位時,石敬瑭升任河東刺史,這個位置基本把持着整個黃河中游,後來也多被稱爲"龍興之地"。李從珂非常忌憚這個好幾朝的後唐元老,想給石敬瑭"挪挪窩兒",省的日後威脅自己的統治。結果石敬瑭一看這是不信任自己,如果聽之任之估計會死在輾轉赴任的路上,就乾脆反了。

不過他的反首先表現在一封書信上,或者說他在給自己起兵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這封書信不必多說,就是石敬瑭否認李從珂作爲養子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結果就引來了後唐的大軍壓境。也就是說石敬瑭是在還沒準備充分之時起兵的,所以不是進攻哪裏的問題,而是隻能防守且一定打不過的問題。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契丹,提出了前面我們提到的條件,用以交換耶律德光的援軍。

後來的事就很明朗了,契丹軍隊幫助石敬瑭圍了後唐的五萬主力,打了勝仗之後石敬瑭被耶律德光"冊封"爲大晉國皇帝。沒了像樣抵抗力量的後唐京師很快被攻破,李從珂自焚身亡。關鍵問題來了,當時的契丹軍隊如此厲害麼?如果真的這麼厲害,爲什麼要等石敬瑭來請?爲什麼自從拿了石敬瑭送的十六州後,契丹在後漢、後周乃至北宋都沒能有大的進取呢?

說白了,當時中原雖然因內耗而衰弱,但力量對比上也並不比契丹差多少,只是後唐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石敬瑭會請契丹做援軍。所以當後唐主力看到契丹大軍的時候,已經是在河東地區,這就意味着邊關那些關卡早已"失了靈",於是在驚訝和毫無準備中大敗一場。本來主帥認爲還有機會翻盤,結果又被投降派部下殺害,這就註定了後唐的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