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諸葛亮去世,此人撫胸高呼:蒼天有眼,蜀國有救了!他是誰?熟悉三國時期歷史的人都知道,這麼一個人物,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這本書當中,甚至把諸葛亮都已經神話了,他在書中似乎已經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了。但是英雄總是有落幕的時候,五丈原就是諸葛亮隕落的地點。原本按照道理來說,諸葛亮隕落的話,應該是舉國哀痛的。但是在當年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卻有一個人聽說諸葛亮去世,此人撫胸高呼:蒼天有眼,蜀國有救了!他是誰?他又爲什麼發出這樣的幸災樂禍的言論呢?請讓小編大家一起走進這段歷史。

在三國這段歷史上,有很多事情都充滿着爭議。蜀國的創立者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爲宰相,並且是劉備臨終前託孤的重臣,手握大權的諸葛亮數次北伐,卻都以失敗告終。而在蜀國,最充滿着爭議的焦點話題便是諸葛亮到底應不應該帶兵北伐。關於這個問題會出現兩種聲音,一種是覺得諸葛亮應該北伐,另一種是覺得諸葛亮不應該北伐。支持諸葛亮北伐的覺得蜀國只有北伐這一條出路,可以謀得生存與發展,但是也有不支持諸葛亮北伐的,他們覺得蜀國在建立之初本就是靠戰爭來奪得的,而在蜀國建立後不久,又與東吳打了不小的戰爭,所以這個時候的蜀國是經不起再來北伐這樣的巨大戰爭消耗的。

在不支持北伐的人當中,有一個人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且這個人更是在諸葛亮命喪五丈原之後做出了驚人的舉動,那便是對諸葛亮的死表示高興,更是仰天高呼:蜀國有救了,諸葛亮死的好。關於這個人,他叫李藐。其實他最初本來不是跟隨劉備的人,他最初的主公是劉璋,不過後來這個劉璋本打算和劉備一起聯合抵擋張魯,結果他將劉備帶入益州之後,劉備卻翻臉轉手攻打他而沒有去抵擋張魯的心,這讓劉璋防不勝防,爲了不讓益州的百姓遭到戰爭的荼毒,劉璋就選擇了投降,劉備也輕而易舉就得到了益州這個地盤。所以當時劉璋的部下都對劉備深表不滿,甚至有所憎恨。在這些所有怨言非常深的劉璋部下當中,李藐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剛得到益州的劉備爲了收攏人心,所以就沒有去計較李藐的背後之言。

後來,劉備在東征東吳兵敗回來後不久就死了。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因此就獲得了大權,成爲了宰相。而從那時開始,諸葛亮就一直謀劃着要進行北伐。而反對的聲音也在這個時候漸漸的冒了出來,這其中的代表就是李藐。他覺得蜀國在建立之前就是靠戰爭來奪得的政權,而在建立之後也進行了很多的戰爭,比如劉備東征東吳,諸葛亮平定南蠻入侵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戰爭。這些戰爭不僅讓蜀國損失了大量的物力財力,還讓蜀國的人口也急劇減少。這個時候的蜀國本來就已經疲憊不堪,已經不適合再經歷戰爭了。無論是在站在蜀國臣民還是益州本地人的角度上他都極其反對諸葛亮進行北伐戰爭。

不過話又說回來,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其實假如蜀國要進行北伐戰爭的話,那麼青壯年肯定就會進入北伐戰爭的前線,而老年人就會成爲運送糧草的車伕,這樣的話,蜀國的土地就只有婦孺來進行耕種,這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以李藐爲代表的許多人都不支持諸葛亮進行北伐戰爭。但是諸葛亮畢竟是宰相,而且他也有自己對於北伐的計劃和想法。所以他還是選擇了進行北伐戰爭。但是仔細觀閱歷史書,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進行了幾次北伐都失敗了,這讓當時本就國力疲弱的蜀國更是雪上加霜。而且當時吳國的使臣來到蜀國,見到這番景象之後回國對孫權說,蜀國的成名都是過着民不聊生的生活。

而在諸葛亮最後一次進行北伐戰爭的途中,卻在五丈原的時候就命歸西天了。本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的蜀國國民都非常的悲痛,舉國上下都沉浸在悲哀的氣氛當中,但是這個時候李藐就做了出頭鳥,他非常高興的向天撫胸高呼:真是蒼天有眼啊,孔明一死,蜀國必然有救了。諸葛亮雖然沒有獲得北伐戰爭的成功,並且還讓蜀國的國力更加衰減,但是諸葛亮還是爲蜀國的百姓做了非常多的好事,不僅平定了南蠻入侵,而且還出臺了一系列對蜀國有用的政策。所以聽到這句話的蜀國國民們自然是不樂意的。而且非常作死的李藐還上書劉禪非常深惡痛絕地貶斥諸葛亮的罪過,這讓劉禪對李藐也是忍無可忍。毫無疑問的,李藐獲得了劉禪賜的一死。對於歷史,小編也無法評論過多,畢竟是非對錯都已經是過去時了。咱們現代人需要做的就是從歷史吸取教訓,來完善自己,獲得更大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