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去年底延续至今的兰州“布病事件”的疑云复现……

来源:医脉通

作者:苏暄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昨天(3日),从去年底延续至今的兰州“布病事件”的疑云复现,这次引起了央广网和央视等权威媒体的集体注目,这几天热点不断攀升,事件的主角是兰州市卫健委。

摄图网

由于天然身份,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很少成为被质疑的对象。但这次的事有点大。

是病还是抗体阳性?

兰州群众和兰州市卫健委争论的焦点是:是病还是抗体阳性(开具健康证明)。

感染了布鲁氏菌的人群,出现了发热、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明显症状,并被多家医院确诊患有布鲁氏菌病。兰州市卫健委却否认这些人群患病,依然认定他们是“抗体阳性,健康无损害”,甚至还提供了“健康证明”。

这争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如果确认是布鲁氏菌病,那就需要治疗,后期的所有治疗费用可能都需要政府埋单,这压力不是一般的大;而如果只是“抗体阳性,健康无损害”,那么该负的责就小得多,赔偿金额会小得多。

兰州市卫健委官网截图

11个月前(去年12月),甘肃兰州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曾引起多方关注。9月15日,兰州市卫健委通报兽研所布病事件最新进展: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计检测21847人,初步筛出阳性4646人,甘肃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

据央广网报道,兰州市卫健委强调,这次事件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下简称“布病事件”),和“感染布鲁氏菌病”不同。其观点是,“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是由于布鲁氏菌进入机体激发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血清抗体,一般在3至6个月达到高峰值,6个月后抗体开始衰减,1年后不易检出。临床上无症状,专家建议不需要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中心副主任秦恩强表示,布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转为慢性期甚至中晚期,届时治疗难度会更大,严重的可能还会对生育有影响。

北京市佑安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目前,布病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及时治疗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即便清除了体内细菌,也会对身体特别是关节部位造成损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而布鲁氏菌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是由于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常伴随慢性脓毒血症和神经循环,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出汗、关节肌肉疼痛,需要临床规范治疗。

按兰州市卫健委的说法,2019年的“布病事件”,截至9月14日初步筛出4646名阳性反应者,甘肃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没有一例布鲁氏菌病患者。

摄图网

然而,近日有多位兰州市民向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反映:他们是当时的被感染者,已相继出现发热、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明显症状,并被多家医院确诊患有布鲁氏菌病,可当把情况汇报给兰州市卫健委后,却被否认患病。兰州市卫健委依然认定他们是“抗体阳性,健康无损害”,甚至还提供了“健康证明”。

该台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医学专家,他们强调:布病初期是最好的治疗窗口,如果不及时治疗,有些病人会长期发烧、多汗,严重关节痛,甚至导致不孕不育,全身性的多脏器损害,对身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官网截图

小编也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官网找到相关表述:布病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临床分期包括急性期(病程在3个月以内)、亚急性期(病程在3-6个月以内)和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大都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残疾,俗称“懒汉病”。

既然如此,为何兰州市卫健委和甘肃省疾控中心,双重认定确认阳性3245人,没有确诊一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不能确诊,就无法进行针对患者的对接治疗。截至今日,兰州市卫健委官网都没有对感染者的确诊病例数的相关通报。

太气了!被确诊“布病”却拿到“健康证明”

2019年12月,王女士在看到媒体报道兰州兽研所附近出现大量布鲁氏菌阳性后,居住在附近的她才意识到,自己得的是不是布病?3个月前(9月2日)她开始高烧,并持续高烧18天。9月28日她的双腿也肿了,路都走不成,后来就起不来床,翻不过身了。

2020年3月2日,王女士被解放军940医院安宁分院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慢性布病关节炎、白细胞低下”。在医院给王女士的处方上写着:“诊断:布鲁氏菌病、布病性关节炎、白细胞低下。处方为:盐酸多西环素分散片、利福平胶囊和咖啡酸片乙,处方医生:魏嘉”。

今年3月13日,王女士再次被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布鲁氏菌病”。在医院给王女士的住院证上,记者看到:“慢性布菌病,入肝病科,医师签名:李雯彬”。

但由于当时的新冠肺炎疫情,王女士没住成院,只能回家自行服药。“3月就开始吃治布病的药,他们说,吃了之后白细胞有可能还要减,我说就这样治,于是一边升白细胞,一边治布病。”王女士告诉记者。

图源见水印

即使这样,王女士的病还是没有得到兰州市卫健委的认同。讽刺的是,她还收到了《健康证明书》,上面写着:经7月19日复查布鲁氏菌抗体,您的抗体仍为阳性,滴度为1:200++++,经专家组评估对健康无损害,特此证明。这结论让王女士气不打一处来。

但王女士并不是个例。像这样被认定为抗体阳性,但被医院确诊患布鲁氏菌病的兰州居民还有不少。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从去年9月出现发烧、关节疼痛,“发高烧,差不多40多天,看病吃药,买了很多药。从那以后人就开始乏力,肌肉酸疼,膝盖有点疼。12月26日出了公告,我就赶紧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去检查。布病门诊的大夫给做的诊断,开了药。”

图源:央广网

2020年1月9日,张先生被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医院处方上写着:“就诊科室:感染科。临床诊断:布氏菌病。处方为:盐酸多西环素片、利福平胶囊。医师:赵荣荣”。他同样也收到了由兰州市专家组出具的《健康证明》——“经7月31日复查布鲁氏菌抗体,您的抗体仍为阳性,滴度为1:100+++,经专家组评估,对健康无损害,特此证明”。张先生对此也感到不可理解和气愤。

住在距离兰州生物药厂不远处的李女士,同样从去年9月开始出现了发热、出汗的症状,2020年年初进行布鲁氏菌检测为阳性;今年5月份开始关节痛,李女士去兰州当地医院,却被明确告知不是布病。由于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而内蒙布病发病率相对高,治疗更加成熟,李女士今年6月18日,去呼和浩特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布病·关节科”检查后,主任医师德胜诊断李女士患有布鲁氏菌病。

和其他人一样,李女士也拿到了兰州市专家组发的《健康证明书》——“经专家组评估,对健康无损害,特此证明”。

图源见水印

……

在兰州期间,总台央广记者采访到了多位类似情况的患者,他们均质疑:医院确诊为布病患者,为何没有治疗建议,只收到了兰州市专家组出具的“只是阳性且无不良反应”的健康证明?为何被确诊患病,却仍被专家组否认?距离2019年夏天兰州兽医研究所布鲁氏菌感染事件发生,已过去了一年多,由于没能确诊,是否耽误了治疗?

兰州日报企鹅号截图

小编查看兰州日报企鹅号报道,10月10日,兰州市卫健委负责同志称,事件发生后,为保障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省、市组织医疗专家、法律专家制定出台《属地善后处置工作方案》《诊疗工作方案》《周边群众进一步检测和治疗方案》《周边群众医学随访工作方案》《健康评估工作方案》《补偿赔偿方案》《检测和诊疗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切实做好检测诊疗、复检评估等各项工作。

截至10月10日,已免费对26146人进行检测,复核确认阳性3669人,除无法取得联系的人员外,其余复核确认阳性人员均建立了健康档案,确定专人每月开展健康随访。

那王女士、张先生、李女士等群众为何出现种种明显症状,却至今未得到应有的干预和治疗?他们被确认阳性,却未获得进一步的治疗,甚至于上报后还拿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健康证明”?

摄图网

如前所述,布鲁氏菌病的临床分期包括急性期(病程在3个月以内)、亚急性期(病程在3-6个月以内)和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大都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残疾。这些患病群众已感染布鲁氏菌超过1年,可能让他们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严重后果。小编查阅兰州市卫健委官网发现,去年12月的通报,提到了“积极处理”“各项检测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该研究所重点场所防控措施已经落实,不会对周围人群构成新的威胁。”

11个月过去了,“积极处理”的兰州市卫健委迟迟没有拿出紧急处理的具体措施,这让这些等了又等,等到花儿也谢了的患病群众如何不感到心寒?

兰州市卫健委官网截图

无奈之下,患者们求助央媒介入:11月3日的《新闻纵横》节目首先报道了这起多人出现布鲁氏菌病的事件。

报道播出后,兰州市相关部门今日才表示,正在就此事进行调查,很快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调查情况。

央广网截图

就在漫长的等待当中,究竟有多少人已从布鲁氏菌阳性转为布鲁氏菌病,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只有等待进一步的报道了。

责编 | 苏暄 亦一

相关文章